近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安徽省滁州天长农商银行主动作为,赋能“疫”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
此起彼伏的汽笛声、高效作业的岸吊、有序通行的拖车……今年以来,许多港口码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当前需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短期现金流压力,稳住市场信心。让民营小微企业有“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就要在短期内适当调整存款准备金考核等指标的容忍度,明确落实细则,疏通堵点难点,让政策早落地早见效。
中国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18日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来,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企业海外融资渠道建设,形成了多个领域的创新,并总结出多项务实举措。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此外,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
据央行网站30日晚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总第96次)例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获得全球金融体系和发展工具对加勒比地区经济复苏、增长和恢复能力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代理银行业务,这是政府和金融机构用来促进贸易、投资、汇款、对外援助等的一种媒介。本文阐述代理银行去风险化如何影响加勒比地区经济、人民和美国与加勒比地区关系。
近期,受乌克兰危机升级影响,欧洲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不仅在伦敦上市的俄罗斯企业市值暴跌,市场也在担忧欧洲油气供应可能出现危机。
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拉萨中支”)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西藏金融运行情况。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南沙正在着力建设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打造金融开放创新枢纽,助力南沙提升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
中国央行4日发布消息称,其近日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了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称要推动中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欧盟发布了价值3000亿欧元的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的“全球门户”计划,此举被视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很明显,尽管被包装成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真正竞争对手,但“全球门户”计划似乎仅是一只“纸老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2021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力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20)》显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
2021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性影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债券通”南向通稳步实施、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速、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加速进展。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功能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货币功能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
算法,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模型,越来越主导日常生活许多核心方面。无论是申请工作或贷款,租房或寻求保险,人工智能驱动的统计模型将决定谁将获得机会。本文提出监管机构可以采取的政策和执法措施,以确保利用AI/ML促进金融包容性和公平性。
6年前,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6年来,探索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新领域,打造联结“一带”与“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构建中新跨境融资通道,打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这一项目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边际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主动做出前瞻性安排,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新加坡将启动金融和政府方面共两项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并在承诺投入的5亿元之外,额外拨出1亿8000万元在这两项人工智能计划中,以加速基础和转化人工智能研究。
显示 592 条中的 341 到 3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