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25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旨在联合沪苏浙皖四地企事业单位、公共平台、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等,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
第五个“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上海“施特劳斯”钢琴文化展示中心启动开放。这展示了沪浙两地振兴老字号品牌的合作成果。“上海品牌”联手“浙江制造”,长三角正在尝试老字号品牌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推动各地乡村振兴、流域治理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等工作中进行了有效探索。
近日,交通银行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
第二届长三角中东学论坛24日在杭州举行。论坛举行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教育部备案中心)成立仪式,中东问题专题报告会和专题研讨等。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规模预计在750亿元以上,计划开通新线里程833公里,开工项目11个、投产重点项目6个。
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今年前两月,长三角中欧班列(含中亚方向)开行火爆,累计开行523列、发运5.0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7%、125%,防疫物资、汽车零部件、日用百货等多品类“中国制造”通过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往欧亚沿线国家,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促进中欧抗疫合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记者18日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上海将着力打造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和南汇等五个新城,将之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江苏GDP突破10万亿元;浙江GDP超6万亿元;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的城市;安徽GDP增速领跑长三角,经济总量几乎追平上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均交出了亮丽成绩单。
揭牌一年多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十四五”开局怎么干?近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将聚焦57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大会近日在合肥召开。会上,联盟成员共同讨论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评选等工作,旨在加速智能化场景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的先行先试,鼓励优秀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与创新。
新年伊始,长三角铁路部门煤炭运输量大幅增长,日均装车超过3000辆,其中电煤运输保持在1800辆至2000辆,较日常运输计划增加1倍,创下近期历史新高。
记者昨天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河北永清-上海)(简称中俄东线南段)江苏段线路第七标段正式开工,标志着中俄东线南段沿线各省线路工程全部进入建设阶段。中俄东线南段工程将打通俄气入沪主通道,全面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
4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公布;5日,腾讯牵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启动“腾讯G60行”、授牌首批20家腾讯云合作企业……在“头雁”引领下,长三角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记者从5日在上海召开的“2021长三角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决定,将2021年作为“深化长三角养老合作年”,三省一市将围绕“拓展合作城市数量”“异地养老床位供给翻番”等十项任务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合作。
近年来,许多台湾青年放弃眼前的“小确幸”到大陆打拼,选择各地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作为职业生涯起点。在长三角地区,多家青创基地正探索采用“联盟”方式,助力台青大陆逐梦。
安徽省泗县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人才支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服务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高地。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长三角农产品市场,大力特色产业培育,推动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营销品牌化,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长三角“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米袋子”等直供基地。
今年以来,临沂举办一系列活动,全力推进沂蒙优质农产品深入对接“长三角”。
18日下午,40多家企业相聚在上海松江区洞泾镇,携手交出了一份“双百亿”的签约单,共谋长三角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科技转化和产业协同。
显示 232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