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经受住了本年度国际疫情持续反弹的考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韧性。”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白宽犁13日表示。
记者7日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呈现出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老铁路(宝鸡—万象)国际货运列车30日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阳平物流基地缓缓驶出,满载着25个集装箱的谷氨酸钠,经云南磨憨口岸出境开往老挝首都万象,标志着陕西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
记者4日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获悉,蒙古国民用航空公司的一套B737起落架3日运抵陕西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这套起落架交付给西安东航赛峰起落架系统维修有限公司进行大修,标志着陕西省首单国际起落架保税维修业务落地。
记者26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获悉,陕西省2022年涉外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主要外汇指标创同期单月历史新高。
14日下午,伴随着机车一声长鸣,满载着50个集装箱太阳能板和太阳能组件的49078次列车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开往青岛黄岛港,再通过轮渡将货物运往印度,这是2022年陕西开出的首趟中印铁海联运班列。
据介绍,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陕西省税务系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对按月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或按季度销售额不超过45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有效减轻了事关民生的“小店经济”的税费负担。
据西安海关统计,2021年陕西省进出口总值4757.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5.9%,连续10个月进出口增长超20%。其中,出口2566.1亿元,增长33%;进口2191.7亿元,增长18.6%,同期贸易顺差374.4亿元。
2021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突破3800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84.8万吨以上,累计开行突破1.13万列,国际货运干线增加至16条,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榆林海关1月6日为高化学(陕西)管理有限公司出口到日本的聚磷酸铵等产品签发了RCEP原产地证书。这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1月1日生效以来陕西省签发的首份RCEP证书。
12月17日,记者从西安海关获悉:前11月,陕西省进出口总值4356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出口2352.8亿元,同比增长34%;进口2003.2亿元,同比增长19.1%。同期贸易顺差349.6亿元。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9位、西部地区第4位。
12月10日,陕西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总结会在西安召开。
“今年,陕西省口岸建设运行起步稳健,发展良好。航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稳步增长,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保持全国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取得实效。”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陶绍卿7日表示。
“今年以来,我们扎实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全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先后推出‘税务管家’服务、建立重点出口企业专属联系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陕企做大做强。”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副局长王农表示。
11月3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商务厅、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承办的陕西—粤港澳大湾区外资企业对接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并在香港、澳门设立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距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不到一个月时间,11月26日至30日,一场南北携手的经济合作活动在广州、东莞、深圳火热展开。已举办十届的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今年有了新名字——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
“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平台、主阵地,是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军11月30日表示。
11月28日上午,2021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之陕西承接开放型经济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在广东东莞市召开。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出席并致辞。
记者11月26日从省商务厅获悉:1月至10月,陕西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1家,同比增长24.88%;实际利用外资83.2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07%,超时序进度4.74个百分点。
11月26日至30日,陕西省在广州、东莞、深圳举办2021陕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活动,深化陕西省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显示 417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