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突出自贸试验区的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力争全年探索形成不少于80项制度创新成果、6项国家级成果,不断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4月3日,记者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8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57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十六位,在全国28个内陆型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五位。
去年以来,陕西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一系列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为产业生态赋能的创新实践,正汇聚成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上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结合实际,在制度创新实践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开功能区企业,基于应收账款首创“电理通E融服务模式”。
七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持续奋进、蹄疾步稳,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近期,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给上半年的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企业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空港新城功能区与宝鸡高新区成功签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临空产业和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优势,以市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搭建平台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
近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功能区装车出发,通过乌鲁木齐海关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前往欧洲。这是中欧班列全国首列快速通关跨关区出口专列,标志着海关总署推出的“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在西安正式启动。
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在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上创新建设了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近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首笔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跨境融资便利化离岸直贷业务顺利落地——陕西三毅有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金额为135万美元、65万美元的融资,便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是全球航空产业链建设的有力参与者,陕西省是中国航空产业大省,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航空专业人才和高精尖设备,是中国大中型飞机设计、研发、试飞、生产的重要基地。作为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产业,航空产业的国际航材供应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陕西自贸试验区浐灞功能区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平台牵引、载体助推、服务助力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积极探索建立了线上帮扶有平台、走访调研有专员、活动对接有机制的亲商助企“三有”长效机制,成功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的桥梁。
2020年12月23日,“祝贺首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国▪西安中欧班列开行仪式”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国际港务功能区举行。
记者25日从陕西自贸试验区了解到,截至2020年7月3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市场主体67288家,为原存量市场主体(25558家)的2.6倍,新增注册资本8138.23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796家。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从即日起,陕西将启动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
盛唐时期,大唐西市万商云集,商业贸易西至罗马、东到高丽,百余种行业汇集于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中心。如今,被视为现代“西市”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加强人文交流,扩大经济合作,助力陕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内陆新高地,古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正在复兴。
一年来,随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政策红利的释放,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题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吸引一批境内外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
显示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