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2017年底出台明确的海外并购政策简化审批以及对于战略性出境并购(如“一带一路”等)的持续支持,中企未来的海外并购将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保持较强的增长态势。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对于海外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法律法规欠缺了解,与被收购方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并购前人力资源尽职调查可以帮助他们。
根据美世《2018年全球人才趋势研究—— 在人才时代加速成长》,今年几乎所有中国公司都将创新列为他们的工作重心,与此同时,员工也在寻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一半以上(56%)的员工希望拥有更灵活的工作方式。此外,美世研究总结出了2018年五大人才趋势:快速变革、工作中的使命感、弹性制度、人才平台以及彻底的数字化。
面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复杂的税收环境,中资企业税务筹划的重点应是在深入了解当地税收政策及税务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税务考量,同时恰当地解决税务争议。
虽说东南亚地区是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是其中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本文以泰国为例,将当地的劳工保护法律和企业的用工风险作为切入点,分析境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并寻找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月23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了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重要性:“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依托我国现有司法、仲裁和调解机构,吸收、整合国内外法律服务资源,建立诉讼、调解、仲裁有效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这将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尤其对我国“走出去”企业具有重大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方案,承担大国担当,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开发等方面存在大量投融资机会,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大额跨境并购投资蕴涵着很多风险,成功走出去离不开风险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转,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整个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会遇到的各种风险,并提出有效建议。
本文研究了亚洲的水资源安全风险。亚洲大陆规模巨大,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复杂,加之这里的几个世界最大型经济体正以前所未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速度增长,而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层面上水资源治理情况都比较糟糕,这些都意味着亚洲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年用电量不足1700千瓦时,仅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缺口巨大,将为全球电力企业打开13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中国电力企业在海外市场具备一定优势,龙头企业技术实力已经能和日韩企业对标。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特殊市场,工程承包造价通常不到欧美企业的一半,具备较高性价比,竞争优势明显。此外,通过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中国企业可以联手欧美等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9月7日,中国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中国农业部愿与新西兰一道,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两国奶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际知名律所孖士打律师行中国业务主管罗婉文13日在此间表示,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企在进行全球布局的时候需做好风险管控。
为进一步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继国务院办公厅上月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后,财政部日前又印发《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以期借助监督消弭隐患。
显示 3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