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计划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是活跃的、扩大的,分散的,在整个全球趋势持续收缩核库存之时。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核安全峰会本月初于华盛顿闭幕。该峰会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创意下的产物,而奥巴马离任后峰会是否还将继续尚存疑问。峰会的继续与否对东盟事关重大。
恐怖主义份子的构成日趋复杂将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出现新的弱点,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当局与民众共同的努力。而全球也将在“混乱的和平”新常态中找到新的平衡。而这种新常态将要求民众对广义的安全环境及像新加坡这样全球化的城市国家对其面临的威胁程度有新的了解和认知。
在新任头目海巴图拉・阿洪扎达的带领下,塔利班继续猛攻,反抗阿富汗政府,无意让步或开展和平谈判。等待新任总统的美国将做出有关介入阿富汗乱局的决定,包括参与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恐怖袭击的不断失败不是重点。印尼极端分子看到了“成功”,不仅是在巴黎、布鲁塞尔、奥兰多、达卡和伊斯坦布尔,还有其马来西亚同伙的“成功”。6月28日首次在马来西亚发生的“伊斯兰国”恐怖袭击获得了比印尼这起袭击事件更多的媒体关注,这对极端分子再次发动袭击是很大的激励。
警民冲突,尤其是白人警察对黑人发生的暴力执法,以及由此导致的黑人袭警报复,可谓美国种族冲突沉疴难解的顽疾。马丁-路德-金的“梦”可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产生奥巴马这位黑人总统,但是黑人作为整体并未彻底获得和白人的平权待遇。
中国越来越成为美国核战略中的考虑因素。奥巴马总统2010年4月公布了《核态势评估》,在这份指导美国今后五到十年核政策、战略、能力和军事势态的行政报告里,中国被提及到36次。与之相比,上一次于2002年完成的《核态势评估》,却几乎没有提及中国。
《美国霸权与海湾地区安全新秩序》,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BILAL Y. SAAB4月18日发布。文章表示,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下的海湾地区,或者说更广泛的中东地区,正在发生变化。
《昂山素季开始寻求若开邦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于6月10日发布。文章指出,就在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开始执政两个月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便开始着手解决若开邦无国籍穆斯林的困境,这是缅甸面临的最难对付的并且具有国际争议的问题之一。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Faysal Itani在《美国在叙利亚明显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一文中指出,美国几周前曾多次拒绝与俄罗斯在叙利亚开展战略合作,但现在据说提出一种有限合作关系,即美国将与俄罗斯分享情报,协作打击基地组织分支机构“努斯拉阵线”。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不仅对“塔利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军方抗衡,还挑拨“塔利班”此前的盟友挑战“塔利班”。这样的发展体现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分裂特性,并预示着该组织或将持续成为阿富汗地区的一只恐怖主义力量。
领导人在讨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时的措辞对塑造和使特定策略响应合法化或非法化影响重大。不正确的政治语言仅能导致不正确的政治决定。
对东南亚地区而言,恐怖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从抗击殖民斗争的时代开始,恐怖主义便出现了,自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在与“伊斯兰祈祷团”有关联的基地组织的策动下迅速升级。在此背景之下,近日由“伊斯兰国”煽动、发生在雅加达和菲律宾南部的恐怖袭击事件及时地为东南亚地区敲响了警钟。
作为美国“再平衡”政策的一部分,美方显著加强了与越南外交部的联系,但同越南国防部(MND)的关系仍是敏感且存在猜忌的。鉴于国防部在越南国防采购上的重要作用,国防工业自由化无疑将改变美方同越国防部的关系。国防工业领域关系的改善也将影响政治和军事关系。
自今年3月起,泰国南部的暴力活动呈上升趋势,泰南叛乱在社交媒体领域也十分活跃,社交媒体已成为叛乱者招募同伙及为其军事自治活动赢得支持的新型前沿性平台。以政府和安全人员及机构为目标的袭击活动显示,其网络宣传已在现实世界产生回响。
数年来,印尼政府在不同层面实施了多种措施应对灾难事件并接受了国际社会无数的人道主义援助。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使其认识到当时现有的措施不足以应对和解决灾难的发生。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Paul Gewirtz在《中国南海的法律限制》一文中表示,中国南海是一片拥有140万平方英里的巨大海域,周边各国人口大约有20亿人。大约世界航运的三分之一经过这片水域,它还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并且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为了应对有所增加的海盗及海上抢劫事件,东南亚国家颁布了加强域内海上安全的法律。然而,进一步的措施仍有必要:印尼应动用国家海岸警卫队;区域内国家需对海盗和海上抢劫的陆上根源进行打击;域外国家应加强能力建设支持;而东盟应在抗击海盗和海上抢劫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7月3日在巴格达发生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表明尽管“伊斯兰国”的实体力量被削弱,其行为却更加可怕。随着该组织的思想传播至全球,许多支持“伊斯兰国”的东南亚极端分子可能回到祖国发动袭击。
欧盟安全研究所专家Sebastian Hornschild在《中国在中东:不只是关于石油》一文中表示,面对美国在太平洋日益增强的军事存在,中国正在努力巩固其地缘战略地位。中东是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月份,中国发布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该地区的计划。
显示 1151 条中的 1121 到 11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