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来越成为美国核战略中的考虑因素。奥巴马总统2010年4月公布了《核态势评估》,在这份指导美国今后五到十年核政策、战略、能力和军事势态的行政报告里,中国被提及到36次。与之相比,上一次于2002年完成的《核态势评估》,却几乎没有提及中国。
《美国霸权与海湾地区安全新秩序》,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研究员BILAL Y. SAAB4月18日发布。文章表示,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之下的海湾地区,或者说更广泛的中东地区,正在发生变化。
《昂山素季开始寻求若开邦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于6月10日发布。文章指出,就在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开始执政两个月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便开始着手解决若开邦无国籍穆斯林的困境,这是缅甸面临的最难对付的并且具有国际争议的问题之一。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Faysal Itani在《美国在叙利亚明显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一文中指出,美国几周前曾多次拒绝与俄罗斯在叙利亚开展战略合作,但现在据说提出一种有限合作关系,即美国将与俄罗斯分享情报,协作打击基地组织分支机构“努斯拉阵线”。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不仅对“塔利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军方抗衡,还挑拨“塔利班”此前的盟友挑战“塔利班”。这样的发展体现出“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分裂特性,并预示着该组织或将持续成为阿富汗地区的一只恐怖主义力量。
领导人在讨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时的措辞对塑造和使特定策略响应合法化或非法化影响重大。不正确的政治语言仅能导致不正确的政治决定。
对东南亚地区而言,恐怖主义并不是一个新现象。从抗击殖民斗争的时代开始,恐怖主义便出现了,自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在与“伊斯兰祈祷团”有关联的基地组织的策动下迅速升级。在此背景之下,近日由“伊斯兰国”煽动、发生在雅加达和菲律宾南部的恐怖袭击事件及时地为东南亚地区敲响了警钟。
作为美国“再平衡”政策的一部分,美方显著加强了与越南外交部的联系,但同越南国防部(MND)的关系仍是敏感且存在猜忌的。鉴于国防部在越南国防采购上的重要作用,国防工业自由化无疑将改变美方同越国防部的关系。国防工业领域关系的改善也将影响政治和军事关系。
自今年3月起,泰国南部的暴力活动呈上升趋势,泰南叛乱在社交媒体领域也十分活跃,社交媒体已成为叛乱者招募同伙及为其军事自治活动赢得支持的新型前沿性平台。以政府和安全人员及机构为目标的袭击活动显示,其网络宣传已在现实世界产生回响。
数年来,印尼政府在不同层面实施了多种措施应对灾难事件并接受了国际社会无数的人道主义援助。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使其认识到当时现有的措施不足以应对和解决灾难的发生。
显示 115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