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17年宣布对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弃物禁止进口。这给全球废弃物贸易体系带来影响。
可持续制冷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同时保护环境,推进社会经济和健康目标。
保护亚洲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强有力的跨境合作、充足的资金、地方社区的积极参与和明确的问责制。
文章旨在为中资银行提供退出煤炭业务的国际经验,使其能够了解实践、趋势和资源,从而做出可信的煤炭退出承诺并成功落实。
数字化转型在加快亚太地区气候行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首次没有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定性为南南合作,而是明确使用联合国术语,将此类投资定性为国际气候融资的一部分。
本文介绍了中国长江洪泛区的湿地和湖泊在支持当地群众生计与提供基本生态系统服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可再生蓝色经济提供一条变革性的道路,展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如何成为社会和经济复兴动力。
中国的绿色经济将促进2024年和2025年经济增长。
中国安装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快。专家们认为,中国将带头领导全球减少碳排放的事业。
几十年来,人们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栽种了一圈长度约3000公里的苗木。今年,成千上万的工人被动员起来完成最后一段缺口。
中国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成就。中国取得的成就表明,由人民掌握生产力,而不是少数亿万富翁控制一切,可以解决这场全球性危机。
在中国,很多草原出现退化,而牧民要依靠草原维持生计。牧草种子生产和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将为草原提供所需的疗愈。
2024年前9个月,中国新增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约200吉瓦。这几乎是美国2024年全年预计新增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的4倍。
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在一份报告中说,44%的学术和产业界气候专家认为,中国的碳排放最迟将在2025年达峰。
价格低廉的中国技术正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推广,帮助电力生产、公路运输等领域实现脱碳。
10多年前,北京曾被称为世界雾霾之都。2013年以来,北京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得以大幅减轻空气污染。新德里能从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行动中学到什么吗?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份60家上市金融企业的134个样本,构建了金融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评估框架,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省际贸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追踪。
南亚的气候脆弱性严重损害该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水、粮食和能源等相互关联的部门尤为明显,这些部门对经济和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但日益受到气候压力的制约。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绝不是说应该欢迎中国的每一笔投资,但在某些领域,中国制造业的经验可能会有所帮助,利好美国相关产业。
显示 2172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