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汽车完全电动化以及能源转型的试点,拥有近1800万人口的深圳,早在2017年就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公交车全电动化的大城市。
本文讨论了改善资源利用和减少森林损失的成功因素和有利条件,提供了最新证据基础,为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方面协作讨论和行动提供信息和推动。
本研究调查了德国、葡萄牙和波兰可再生氢部署的潜力和影响。
近年来,绿色就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政策界和研究界的关注。在欧盟政策层面,绿色转型被视为在现有和新兴经济部门创造就业的机会。
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最弱势群体的利益,联合国环境署推出“全球绿色新政”,以改善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健康。清洁能源和电子汽车将取代以石油为基础的企业和汽车。可再生能源原材料的收集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样重要。
澳大利亚及其矿产行业需要为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作出贡献。政策制定者和各行业需要一个明确的重点,来支持这一重要领域的标准制定,并致力于采用这些标准。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增长近10倍。
最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揭示了不同政策重点。美国和中国强调以补贴为基础的方法,欧盟强调碳定价。这些不同政策选择引起了对行业竞争力担忧,并对供应链上下游公司产生影响。本文确定了不同气候政策方法导致贸易紧张局势,并描述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努力。
本文使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来观察四种情景,并与不减排的基线情景进行了比较。它分析了不同措施,如以更快速度发展的技术进步和/或碳定价,对经济增长和排放目标的影响。
深海采矿面临的挑战将主要是确保足够的环境保护水平,因此建议加快研究以开发更环保的提取技术。
中国正在提前兑现其对联合国在气候保护方面的承诺:中国此前承诺到2030年将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提高到1200吉瓦以上。这一目标将于2025年实现,较中方提出的期限提前5年。
本文旨在通过提供潜在的直接、级联和转移影响的具体例证,更好地理解气候安全。
在西方在气候融资问题上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中国宣布向“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金融机构注入资金,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帮助其确定并开发绿色项目。
新冠疫情染暴露了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凸显了夏威夷对食品进口的依赖。夏威夷毛伊岛大火发出了另一个警告,或许也是一个机会。毛伊岛致命大火对粮食抗灾战略的全面影响仍有待一线人员观察和讨论,但这场灾难凸显出迫切需要一种基于系统的方法来解决粮食安全和野火预防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的成本不断上升,公民对有效、紧急行动的要求可能会彻底改变《巴黎协定》的抽象政治,创造一个政治转折点,各国竞相以最快的速度去碳化。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新的计划。
污染不仅对我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也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者,中国正在积极向绿色经济转型。这反映了中国在平衡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责任方面的领导作用。
气候专家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可能会突破1.5摄氏度的阈值,或者接近这一数值,哪怕只是暂时性的,这标志着气候危机中的临界点。
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技术建设者和供应商,而这些技术对于减排而言非常关键。
现在,在陆地植物每年制造的生物量中,人类要消耗超过四分之一,导致留给野生生物的生物量太少,并使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处于危险之中。研究人员说,为了使地球处于适合文明发展的状态,我们应该使用不超过十分之一的植物生物量作为食物和燃料。
显示 2205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