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强调为什么政府应该将表现不佳的公共农业补贴重新投资于土地修复。来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证据表明,对农林复合和森林牧场等低碳农业技术的补贴可以改善粮食安全和农村收入,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脆弱生态系统。
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工业化国家有必要在财政上支持发展中国家。提供这种支持的渠道和机制被称为国际气候融资。本报告基于对工业部门的专家访谈,分析了国际气候融资的不同领域,并提出了提高其效率的方法。
为确保电力行业在未来二、三十年实现深度脱碳,大型能源买家将需要采取额外行动,在加速向无碳电网过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鉴于欧盟、北约等行为体的安全未来越来越与亚洲联系在一起,共享解决气候安全问题的工具、最佳实践和情报可以支持盟国和伙伴国管理气候安全风险的努力。围绕气候安全的国防外交是一个重要机会,可以就未来的威胁格局达成共识,并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就在3个月前,全球经济似乎将迎来相对强劲的复苏。新冠疫苗的供应在发达国家扩大了,这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疫苗供应将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向发展中国家扩展。随着受疫情压制的行业重新开放,许多经济体公布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数字。现在,世界看起来大为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了许多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努力。然而,有增无减的气候变化造成更大威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发布一份令人痛心的报告,对世界上贫困人口有着特别令人不安的意义。全球变暖和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将阻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每一项进展。
气候变化和相关技术并没有促进双边合作,而是迅速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更复杂努力的一部分。幸运的是,中国有足够内在动力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总体来看,某种程度的地缘政治气候竞争可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都无法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就像美国西部最近的大火和中国中部的洪水所显示的那样。即便美中两国对政府间合作的兴趣消失,它们也将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为这符合它们的自身利益。
决策者是时候认识到气候政策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现在就应该制定过渡战略。人们迫切需要对气候行动的宏观经济学进行更好、更精确的讨论。在这方面,辩论应更多集中于确定具有挑战性的过渡所涉及的机制和选择。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锂储量最大地区。“锂三角”将不可避免成为焦点。考虑到锂对开发清洁能源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锂三角”地区大量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锂储量,拜登政府有充分理由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人类食物系统是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并排放温室气体。据估计,全球每年会浪费约13亿吨食物。据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均浪费了11公斤食物,亚洲发达国家人均浪费粮食量更高达80公斤。随着食物浪费的加剧,粮食不安全、环境退化等问题日趋恶化。这表明,人类迫切需要创新解决方案。
拟议中的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是一项重大创新,为美国政策提出重要问题。首先,既然气候变化是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美国是否应该采取类似的措施?第二,将补偿限制在直接排放税上公平吗?
在中国寻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氢将是未来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上周发布报告说,在今后20年内,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会达到或超过1.5摄氏度。报告说,如果各国在这个10年内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升温幅度可能会控制在1.6摄氏度以内。专家们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将是这些努力的核心。
在中央的最新要求下,推进“双碳”工作应从五个方面出发。一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好统筹工作;二要科学、合理、有序推进;三要坚持持久战,不搞运动式、一阵风;四要坚持“先立后破”;五要坚持碳减排毫不动摇。
本文分析清洁氢在推动交通部门减排方面的潜力,重点是道路运输、航运、铁路和航空。
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将揭晓,美国是否有可能实现在与中国展开世界领导权竞争的同时,争取与中国进行气候合作。随着时间推移,气候问题将日益与中美其他竞争议题结合在一起,中美需要进行更好的沟通。
界上没有哪个地区比中东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该地区约占全球石油产量30%,石油收入推动该地区政府收入。随着全球消费模式改变和气候变化,中东将发生深刻变化。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全面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一直是德国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气候变化目标以及其他能源和工业政策目标(如核淘汰),德国的能源转型正朝着完全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报告首次描述了德国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覆盖的情景。
本文探讨了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挑战和相互联系。气候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那里原有的政治、社会、经济和环境脆弱性。该研究评估了当前的现实,并寻求确定优先参与领域,同时促进对这种多维关系的性质和影响的更好理解。
显示 2231 条中的 1161 到 11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