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引领全球南方国家向清洁交通转型。
面对塑料垃圾和气候紧急情况,人们应该加速回归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包装。
通过关税迫使消费者补贴技术远远落后的美国清洁能源公司,在经济和环境上都是失败的。
展望未来,如何将中国的城市地区改造成更可持续的城市模式?作者建议把重点放在紧凑型城市和海绵城市上。
绿色技术是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绿色产业政策大幅降低了绿色产业成本,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胜利。
中国在电动汽车竞赛中的优势证明了其战略眼光、对绿色技术坚定不移的承诺和不懈的执行力。
为限制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高抵御能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国家必须追求能源效率、可持续农业、工业现代化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应用加热和冷却技术。
根据REN21的分析,中国实际上是“电力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稳步增长的唯一国家”,在2011年至2021年期间,该国所有行业的电力消耗占比从20%增长到30%。
中国如何设法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这为所有国家都提供了经验,也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速度提供了经验。
美国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工业政策,支持示范和推广使工业产品脱碳的新途径。如果这一努力要对全球排放轨迹产生长期国际影响,就需要建立新交易机制。
随着世界主要产油国加强与北京的商业联系,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称赞中国为帮助西方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所作的贡献。
2023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描绘出一个严峻的图景:需要填补巨大缺口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到2030年所有人口都能获得清洁的水和卫生设施。河流和湖泊生态管理上的中国模式可能成为这场全球水危机的希望灯塔。
针对食物生产和消费的气候行动能帮助美国和中国实现净零目标。令人振奋的是,两国已各自开始进行食物生产脱碳。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核心区,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转型是保护和改善黄河流域生态逻辑环境的重要途径。
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ERA)称,中国的排放量可能在2023年达到峰值。因此,中国的碳排放量预计将在2024年下降,这一趋势似乎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下去。
沙特是世界上最可信赖的石油生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两国就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开展合作对于应对能源困境非常有益。而且,两国在CCUS领域非常互补。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已经证明了再利用模式的可行性,需要政策激励来扩大再利用革命规模。
中国在COP28中发挥重要作用,努力促成全球共识,即把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绿色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口头禅。中国在引领世界实现绿色能源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绿色转型已成为阿塞拜疆的关键战略优先事项,该国已获得2024年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的机会。
近几十年来,南亚河流承受着巨大压力,这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口快速增长和污染等。由于该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每个国家都寻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的)河流,以实现国家和国际发展目标,并确保水资源安全。
显示 2229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探访肯尼亚菌草种植园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