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能源安全可以说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安全的供应链和高效的能源利用。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成功地将欧洲从对能源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并增强欧洲经济的弹性。
研究人员发现,有12个国家(包括中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及日本)每年都在增加相当多的风能和太阳能,其速度超过了实现2030年目标所需的速度。
欧盟应与地中海国家建立双赢伙伴关系,部署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投资尖端技术,并加强基础设施连通性。
本文评估了迄今为止欧盟氢能外交的关键要素,并围绕其国内层面的四个方面和国际层面的另外四个方面提出了一条现实、灵活的替代途径,以协调全球脱碳和经济发展与欧洲工业竞争力和能源供应安全。
2023年10月1日,欧盟软启动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旨在帮助避免“碳泄漏”,即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气候政策不那么严格国家。最近分析表明,非洲经济将受到最严重影响,许多低收入国家经济将受到实质性影响。
科技企业的用水需求与日俱增。根据谷歌自己提供的数据,2022年谷歌的用水量增加了20%。而拥有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75%股份的微软,同一时间用水量则增加了34%。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2022年的一份报告,尽管欧洲的石油巨头企业做出“虚假的承诺”,声称要通过去碳化来减少排放,并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它们仍继续大规模投资于化石燃料开采活动。
中国将带着履行其气候承诺的雄心出席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但无意屈服于它认为的外部压力,比如一些要求北京提前实现目标的声音。
外来入侵物种(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的无声入侵正在危及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经济。需要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行动。
在碳预算减少的背景下,本文评估了管理航班需求的可能性,以使航空业走上一条实现净零排放的现实道路。本文开发了一个模型,模拟了考虑主要供应方脱碳解决方案的不同情景。评估指出,在每种情景下,航空需求的“可接受”水平都将保持在碳预算之内。
变革粮食系统必须成为COP28议程的一个优先事项:建立抵御力,为所有人提供更健康的饮食,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南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对煤炭的依赖尤为严重,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一个主要的排放源。本文旨在为这两个地区如何从依赖煤炭向符合《巴黎协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效可再生能源系统过渡提供见解。
数字化为世界各国推进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利用2006年至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AQS)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自1990年以来,欧盟的总排放量下降了30%,但航空和航运业的排放趋势却继续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同一时期,它们分别增长了29%和26%。有三种可能的政策途径可以让这种情况在减少碳排放的国际框架内得到改善。
由生产者领导的碳联合会是解决阻碍热带森林国家这一市场发展问题的工具。高效、透明和民主制度对于消除发展森林碳市场许多障碍是必要的。各国政府和捐助者应积极推动建立国家碳联盟。
作者详细研究了东道国环境法规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撤资决策,最后得出结论:可能使东道国对新的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降低的政策变化不一定也会吓跑现有的外国公司,因为它们已经为建立业务付了大量费用,或者正在从大量的知识交流中受益。
中国大型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等公司推出的新型电动汽车将“继续支持新西兰向电动汽车转变”。
有必要彻底改变水稻的生产方式,以满足全球对大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减少劳动力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印度尼西亚政府热衷于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坐拥全球最大的镍矿储量(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印尼政府正试图建立一个端到端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生态系统。
显示 2206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