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场遭受的破坏加剧人们对能源安全担忧,并刺激欧洲大规模天然气多样化努力,包括通过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与此同时,创纪录全球高温以及美国和欧洲日益频繁与极端高温有关事件,突显能源系统面临的另一个威胁,电网承受力。
中国要想充分利用农业食品系统减排潜力,决策者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碳中和战略。这样的策略将使中国能够促进从农场到餐桌再到垃圾处理减排行动。
近年来,秦岭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来自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和陕西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秦岭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水源涵养能力较为稳定,2022年水源涵养能力达278.6毫米,高于多年平均值。陕西省林业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目前,秦岭森林覆盖率达82%,成为全国最绿区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气候行动需要一个涉及可持续性各个方面的过渡。同样,如果不对气候变化采取强有力的行动,《2030年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无法成功实施。
气候变化加剧了中东地区本就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导致健康、粮食安全和生计等领域的威胁进一步增加。
由于航运业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海事部门的脱碳问题引发全球关注。
纺织和服装行业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推动者。该行业有责任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恢复和复兴。
作为公共汽车完全电动化以及能源转型的试点,拥有近1800万人口的深圳,早在2017年就已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公交车全电动化的大城市。
本文讨论了改善资源利用和减少森林损失的成功因素和有利条件,提供了最新证据基础,为可追溯性和透明度方面协作讨论和行动提供信息和推动。
本研究调查了德国、葡萄牙和波兰可再生氢部署的潜力和影响。
近年来,绿色就业的概念越来越受到政策界和研究界的关注。在欧盟政策层面,绿色转型被视为在现有和新兴经济部门创造就业的机会。
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最弱势群体的利益,联合国环境署推出“全球绿色新政”,以改善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健康。清洁能源和电子汽车将取代以石油为基础的企业和汽车。可再生能源原材料的收集与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样重要。
澳大利亚及其矿产行业需要为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作出贡献。政策制定者和各行业需要一个明确的重点,来支持这一重要领域的标准制定,并致力于采用这些标准。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电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增长近10倍。
最近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揭示了不同政策重点。美国和中国强调以补贴为基础的方法,欧盟强调碳定价。这些不同政策选择引起了对行业竞争力担忧,并对供应链上下游公司产生影响。本文确定了不同气候政策方法导致贸易紧张局势,并描述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努力。
本文使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来观察四种情景,并与不减排的基线情景进行了比较。它分析了不同措施,如以更快速度发展的技术进步和/或碳定价,对经济增长和排放目标的影响。
深海采矿面临的挑战将主要是确保足够的环境保护水平,因此建议加快研究以开发更环保的提取技术。
中国正在提前兑现其对联合国在气候保护方面的承诺:中国此前承诺到2030年将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提高到1200吉瓦以上。这一目标将于2025年实现,较中方提出的期限提前5年。
本文旨在通过提供潜在的直接、级联和转移影响的具体例证,更好地理解气候安全。
在西方在气候融资问题上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中国宣布向“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金融机构注入资金,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帮助其确定并开发绿色项目。
显示 2172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