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制定刺激计划,投资以下四个领域有助于将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变成一个转折点,推动中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建设由5G网络和智能电网驱动的智能城市、建设更健康的城市。
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快速的数字转型,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重大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在历经数百年演变的治理框架内工作。政策制定者需要为数字时代重新定义国内政策空间,并重新调整与国际贸易治理的接口。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多项非常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但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国私营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遭遇的挑战更大。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信贷获取机会不平等是最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不平等减缓生产,进而削弱收入增长和私人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肆虐,全世界的精力理所当然地集中在遏制病毒和控制经济后果上。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气候危机仍然和以往一样紧迫。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威胁,加强对这两种威胁的应对能力是当务之急。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holas R. Lardy和研究分析师Tianlei Huang发表题为《出口疲软不会阻碍中国制造业复苏》的文章称,一些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令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从而将削弱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势头恐怕难以持续。但作者认为,这些分析夸大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通过与欧洲大陆众多政策制定者、分析人士和同行沟通,作者发现,对于美国未在这场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以及美国国内系统性失败,大家普遍感到震惊和失望。新冠肺炎危机引发人们对美国实力、可靠性和可信赖度的质疑,而这些问题将决定未来几年大西洋两岸关系的走向。
“开放美国”是为了恢复美国社会的健康,而不仅仅是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借助一个接触追踪应用程序,同时在更广范围内(虽然不是全部)进行诊断检测,将能够让更多美国人谨慎地重返工作、学校和日常生活,而且比目前可能的速度要快得多。
哈佛大学大卫·洛克菲勒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巴西问题研究项目创办负责人Kenneth Maxwell表示,此次疫情将对拉美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影响该地区主要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凝聚力,而且也会影响拉美的国际关系。至于美国在该地区的角色,中国现在是而且将继续是主要竞争对手。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主要跨大西洋伙伴的失败:可以预见特朗普总统“美国优先”政策将破产,欧盟无法协调一致应对危机。面对全球性的灾难,竞争战胜了合作。尽管欧洲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有关欧盟面临生存威胁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新冠肺炎疫情正带来一场严峻的压力测试。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巨大的全球性冲击。医疗和经济复苏需要大规模的全球共同努力。一批强大的国际机构正在尽其所能维持经济和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转。但有一点是缺失的:总体方向和合作。好消息是,已经有一批强有力的国际机构,它们都在尽其所能减轻医疗卫生系统和经济活动的负担。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推动全球经济退出一体化进程。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现在普遍质疑,全球供应链是否延伸得太远。在结盟存在不确定性且国际合作缺乏的环境下,他们也在思考是否应该减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对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卫生的担忧为他们奉行保护主义提供了新的理由。
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虽然有些发展只会在事后才会显现,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公共卫生需求将迫使人们决定究竟需要多少技术支持的监测行为。
疫情期间,医疗供应短缺和医疗用品分配效率低下的风险高企。如果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点都面临着疫情高峰,则可以通过在感染病例数较低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库存和减少对新供应量的获取,来缓解感染病例数较高地区的供应短缺问题。本文讨论了一种潜在的支持机制,来解决这种效率低下的分配问题。
海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尝试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但相关工作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开始。迄今,只有沙特和阿联酋这两个海湾国家认真发展其国防工业。对于与全球广泛的合作伙伴开展防务合作,两国都持开放态度。
美国及其盟友需要确保同样信奉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候选人在关键的多边组织中担任要职。鉴于四大区域开发银行中的三家将在2020年底前换届,美国重新制定对待这些多边机构的方法尤为妥洽。这些机构的领导层事关重要。如果“人事等于政策”,那么,选出这些机构合适的领导层极其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金融冲击已促使美联储暂时放松针对美国各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样做背弃了二十国集团在2008-2010年全球经济崩溃后达成的一项为期10年的全球金融改革承诺。这一违约行为以及美国政府近期采取的其他行动,可能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广泛背离其在执政前三年普遍遵守国际金融标准的做法。
本文介绍了围绕伊朗新冠肺炎病例数量的争论、伊朗政府放松遏制措施的决定,还探讨了此次新冠病毒危机是否有助于缓和伊朗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目前,贫困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低,但人们担心,经济快速增长可能会改变这种局面。作者假设,在未来十年,全球52个最贫困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各国人均收入将达到6000美元,然后分析了在其碳排放强度保持不变或上升到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尽管脆弱国家迫切需要帮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但2020年4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发布的文件措辞多而内容少。他们强调了应对医疗卫生危机、援助无助国家、促进复苏和金融稳定以及动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和区域开发银行的重要性。唯一的新内容是有条件地支持最贫穷国家暂停偿还债务。
大自然是今后人类抵御流行病的第一道防线,保护自然是我们面前最好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一道防线。
显示 4912 条中的 4521 到 45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