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牵头成立国际调解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争议调解的新的国际组织。
日益增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支持本国企业的意愿令上述势头愈加红火。如果说本世纪的头15年或20年可以被视作中国消费模式的西化阶段,那么如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已逐步站稳脚跟。
印度可以选择性地在非敏感、高增长领域(例如制药和加工农产品)与中国开展贸易。这样做能创造互惠互利的经济效益。
最近美元疲软重新引发关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中主导地位能否持续的辩论。
中国已经确立在稀土资源方面的主导地位。
中东地区冲突升级重新引发人们对全球能源安全的担忧。
特朗普多次拒绝执行TikTok禁令,行使了一种事实上的权力,暂缓执行他不喜欢的法律,将参众两院通过的一项法案视为仅仅是一个建议。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表明,TikTok的真实故事不再关乎数据安全或中国的影响力,而关乎于美国行政部门是否能公然废除联邦法律。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的中东之行引起广泛关注,据称其达成的商业交易总价值高达2万亿美元。不太引人注意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行程包含了美国中东战略代际调整的元素,这将为美国在该地区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奠定基础。
中国在制造业以及供应链的诸多关键环节占据领先地位,这一点已得到充分证实。
在本文中,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们对人工智能在未来五年内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做出预测。
中国和印度在2024年10月后采取措施,以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但此前4年的经历展现印度经济易受中国影响的深度和范围。
当前,美国正与志同道合的盟友及伙伴在人工智能领域同中国展开竞争。进口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硬件产品,能使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获得具有成本效益的投入要素,从而持续保持对中国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西撒哈拉地区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它直接关系到欧洲能源的未来。如果北约和欧盟希望确保其能源与安全利益以及该地区的稳定,它们必须在北非强化其与度。
尽管存在这些新兴机遇,美国的能源政策仍受困于监管不确定性和政治动荡,尤其是在天然气前景及其在清洁氢生产中的作用问题上。这些动态可能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
本文基于近期美国和全球发生的经济、政治事件,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可能的走向。
尽管中美两国有关发展合作的政策和实践存在巨大差异,但回顾两国的发展合作史,仍能揭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国际发展援助和资金提供国,其协调合作能带来哪些实质利益。
中国最近对稀土实施出口限制后,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因供应短缺而停产。作者认为,如何建立可靠的西方关键矿产供应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不仅有望提升自身气象监测能力,更可能将自己塑造为全球气象数据提供者,从而在又一领域取代美国的地位,并借助此举与第三世界国家构建软实力。
人工智能的增长势头引发了谁将为开发和部署新人工智能模型的巨大成本买单的问题。
近年来,欧洲海域的关键海底基础设施遭受多起备受瞩目的破坏事件。这些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可能因自然原因、意外或有意行为而遭受破坏的关注。
显示 491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