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评估了2013年至2023年中国与加勒比地区直接气候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比较性质。
中国的富裕阶层曾经追捧西方奢侈品包袋和珠宝,将之视为某种身份象征。如今,他们正转向国产品牌,这对卡地亚和圣罗兰等国际大牌构成了挑战。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一直依赖美国的领导来塑造世界贸易体系的规则。而如今,这项任务落到了其他国家身上。
特朗普政府保障能源主导地位的议程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更是一项战略方针。
中以全面合作的关键在于两国在各个领域具有深度互补性。通过在科技、工业和金融等领域的协同发展,中以两国已建立起紧密的创新链。
美国需要一种统一的人工智能治理方法,以促进创新,并在各州之间建立清晰的监管体系。
过于宽泛的出口管制可能会造成长期战略损失,因为它会将中国企业挤出美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鼓励它们开发和采用替代方案。
展望未来,天然气将继续在保障美国国内能源安全和加强美国国际地位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如果美国真正致力于引领人工智能领域,就必须首先消除那些不利于留住创新人才的系统性障碍。这意味着要建立一致、具有前瞻性的移民政策。
美国依靠进口来满足约50%的铜消费,而计划征收的关税将直接影响这些供应国,可能会影响供应链稳定和国内定价。
肯尼亚的技术潜力和地缘政治重要性吸引中美两国关注,两国都在争相成为肯尼亚的首选合作伙伴。
中国最近一轮对镓提取技术实施的出口管制可能会阻碍美国及其盟国迅速开发具有经济竞争力的替代供应来源的努力。
特朗普政府激进的关税策略有可能重塑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从而损害美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与美国似乎专注于强大但专有的大语言模型、企业级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不同,中国正在采取截然不同的路径培育其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育。美国和中国教育系统的传统优势和劣势正在重新校准。
中国能够成为气候行动的领导者,并通过其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好榜样。
中国对石油的渴求曾在数十年间拉动全球需求。如今,中国政府一项旨在减少对石油依赖的行动正接近一个里程碑,预计中国石油消费量到2027年会见顶,然后开始回落。
美国应该制定和实施一项战略,其中包括对基础和应用研发的投资和宣传、美国公司的先进制造,以及培养精通技术的劳动力。这种努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必须是制定明确且连贯的战略,推动由私营部门主导、市场驱动的技术标准发展。
保加利亚为中国在中东欧增加存在和追求战略利益提供一个机会。作者为保加利亚与中国的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在2021至2024年间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万公里,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
显示 5030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