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在格拉斯哥做出一系列承诺,如果这些承诺得以实现,印度将成为绿色能源大国。
随着化石燃料向低碳能源演加速转变,能源储备将愈发成为降低化石燃料在能源中占比的关键一环。廉价有效的大规模储能解决方案尽快进入市场将决定交通减碳的目标能否达成,一旦进入市场,风能与太阳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也将随之增加。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并造成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北极和南极洲的冰川融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警告称,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到2.0摄氏度以上,或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缓解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公共事业。
中国预计将加快发展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以优化其电网性能,并使之转向更加环保的方向。
中国对欧洲的太阳能设备出口大放光彩。据该报根据海关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欧盟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激增约138%。同时,今年前8个月的太阳能电池总出口增长了91.2%。
尽管拜登政府近期在基础设施审批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活动,近期也加快了环境审查步伐,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力传输方面,有必要大力建设远高于历史水平的设施,这表明有必要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更多许可改革。
中国作为全球绿色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正在稳步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北京始终遵循多边协商、共同贡献的原则,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能源过渡时代,主要的油气生产商正在提高期望,并强调数字化在重塑行业未来中的作用。本文解释了对非技术受众来说,何为数字转型?它研究了上游数字转型在加速能源过渡方面不断增长的作用,并强调了安全和弹性措施在尽量减少运营中断的同时拥抱数字转型的重要性。
向可持续的光伏发电转型,这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这类项目在全国方兴未艾。
通过提供对国家中长期规划工作洞察,本文讨论如何整合能源规划工具,以帮助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公用事业公司制定政策目标和设计长期清洁能源路径。
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粮食、水和能源安全。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严重加剧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此外,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增加对土地和水资源使用的竞争,这可能会破坏农业食品生产。
越来越多国家作出雄心勃勃承诺,致力于在短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防止排放和工作岗位流失到监管制度不严格国家,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正在探索一种贸易机制,对碳排放密度比本国高的商品在边境收取费用。七国集团成员国对探索这一选项兴趣日益浓厚,为达成气候和贸易政策制定共同方针创造了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化转型取得更大进展。它加速数字技术的采用,被领先的油气企业视为提高效率和加速油气价值链脱碳的关键工具。在能源转型时代,主要的油气生产商都在强调数字化将在重塑油气行业未来中扮演的角色。
加快能源创新以实现脱碳,有赖于对研究、开发和示范的公共投资。本文研究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8个主要经济体公共能源研发资金、机构和相关驱动因素的演变和变化。
本文概述了几种电池替代技术,包括新的锂离子电池设计和钠离子、液态金属、钠硫和锌离子电池。本文还探讨铁、磷酸盐、硅、钙和锑等矿物对供应链影响,这些替代方案如何减轻锂离子供应链压力,以及什么政策可以确保能源转型不会过度依赖单一固定存储技术。
从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基于可再生电力和无碳分子的能源系统转变,将显著影响现有的价值链并将生产转变为消费生命周期,从而极大地改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
五年前,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方是绿色的》的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导力”。这家美国智库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电力生产国”。此外,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的投资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一切都表明,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亚太国家在实现其国家和全球可持续能源目标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综述本地区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7的进展情况,涉及电力供应、清洁烹饪、可再生能源和能效。
当前,全球能源系统正处于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然而,与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统相比,支撑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技术需要更多关键矿物。虽然这其中一些矿物可以在陆地上获得,但环境问题、矿石质量下降、储量减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人们对从深海开采矿物越来越感兴趣。
可再生能源大多容易受到天气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若要大量引入可再生能源,供求必须达到平衡,要实现这一点,储能技术不可或缺。目前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来储能,但其寿命只有10年,长期来看成本较高。
显示 1818 条中的 481 到 5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