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C以下,别无选择,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应对燃煤发电。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停止新建燃煤电厂,并发起一项新的全球倡议,到2035年关闭1000吉瓦的燃煤电厂。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影响了欧盟国家的家庭消费。消费是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因为个人消费占GDP比重为60%左右,因此消费行为将显著影响复苏速度。
现在,世界进入抗疫新阶段,各国有机会更好地合作——从疫情中复苏,以及应对随之而来的其他跨国挑战。疫情提出了聚焦全球卫生、经济复苏、气候、技术和贸易等领域的多边主义新议程。为促进全球合作,欧盟必须考虑在这些领域与中国等国展开竞争。
本报告探讨了欧盟成员国家庭财富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财富在社会流动性中的作用。它使用来自3个数据集的数据(家庭财务和消费调查、欧洲的健康、老龄化和退休调查以及卢森堡财富研究),将重点放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财富上。报告比较了各个社会群体和各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并评估了住房资产在财富分配和负财富中的作用。
为实现气候和产业政策,欧盟正在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提出可持续性要求。这一举措不仅将确保电动汽车符合欧洲气候中立和资源效率承诺,而且还将给欧洲电动汽车行业新进入者提供更好的竞争机会。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被描述为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影响全球约60%人口,在促进互联互通、经济增长和“双赢伙伴关系”的同时,该项目面临关于其更广泛影响的不利评估,特别是在环境领域。
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生产正受到美国对原材料和设备的出口管制的威胁。为尽快满足全球需求,印度的生产线每月要生产至少1.6亿剂疫苗。然而,除非美国提供37种关键产品,否则疫苗很快会停产。
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的季度业绩分析显示,疫情的结束将带来一种新的经济范式,高科技将成为远程办公、娱乐和零售的全能推动者,其他行业则注定要经历整合浪潮,大众旅游业的终结将迫使航空公司、酒店和邮轮公司重新考虑它们的服务。
在新冠疫情引发印度国内危机之际,要想让印度在疫苗生产领域替代中国,印度总理莫迪还须从长计议。残酷的事实是,新德里并未准备好与北京竞争。因此,对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来说,事实最终证明,无论它们喜欢与否,中国仍是唯一真正靠谱的疫苗提供者。
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在结构上与北约威慑和防御体系联系在一起,现在面临国际安全环境恶化和全球技术创新加速的局势。从最新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到跨大西洋战略框架和主要合作计划,本文涉及几个关键因素,涉及导弹防御能力最相关盟国的技术创新、北约周边最先进水平、国际条约和军备控制制度。
许多非洲领导人迫切希望发展制造业。如果政府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治理水平,更多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在非洲建厂。然而,非洲的工业化不会像亚洲那样,因为国际环境不同了,技术也在进步。但认为非洲在制造业上错失良机的想法是错误的。有了更好的政策,非洲企业就能找到出路。
汹涌恐怖的第二波疫情对印度和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允许病毒不受控制地传播会增加出现新病毒株的风险。第二波疫情最直接的后果是新冠疫苗供应中断。印度被称为“世界药房”,但随着病例的激增,政府限制了疫苗出口。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行为会对制裁产生腐蚀作用——大型目标通过寻求减少对美国金融和技术的依赖而做出的反应越多,美国的全球经济杠杆作用就越弱,而制裁的影响力就越弱。
4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决定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入海洋。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TEPCO)坚称,排放的废水符合国际标准,该计划是安全的。尽管如此,该计划遭到了当地渔民、邻国和许多环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2020年标志着德国开始全面淘汰以煤为基础的电力生产和煤炭开采。德国逐步淘汰煤炭的方式可能代表了其他部门和其他国家产业转型过程的最佳实践模式。要遵守旨在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欧洲绿色协议,逐步淘汰煤炭将不可避免。
有关数字化的未来,有很多模式,但没有一种成功的模式。欧洲现在正在辩论哪些政策可以帮助推动欧洲的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增长。一些人认为,欧洲应使自己具有技术主权——独立于美国的大型平台。这不是正确的方法。部分原因是,要想在技术和竞争力方面取得更大成功,欧洲就不能仅采用一种模式。
欧盟在自身声誉受损且行动受限之际大肆抨击中国。欧盟对中国实施出于政治动机的制裁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很多分析认为,人们常常误判制裁的效果。我们不能认为制裁将带来改善欧中关系,从而创造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机会。
中美将携手应对全球变暖。北京官方承担了切实降低温室效应的义务。这对俄罗斯而言是好事,因为中方承诺扩大天然气进口,包括液化天然气——这几乎算得上是最“绿色”的燃料。
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难以减少的工业部门,氢被视为一种降低碳排放手段。氢可以作为一种能源储存媒介,也可以在停止化石燃料进口导致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退路。政策制定者必须解决用低碳氢取代碳密集型氢的需求,以实现碳排放难以减少部门的脱碳目标。
为使欧盟实现其碳中和的雄心,需要通过低碳生产流程,提高材料效率和进行材料替代以及提高回收利用来减少原材料生产的排放。本文讨论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不同改革方案,这些方案可确保为所有这些减排措施提供持续的碳价激励,同时避免碳泄漏风险。
显示 5603 条中的 3501 到 35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创新潮涌链博会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