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建立了与国际社会发展关系的另一种方式,“一带一路”可以为各国建立彼此之间的政治信任以及更广阔的融合发展前景铺平道路。
拜登宣誓就职后,签署了“购买美国货”行政令誓言重振美国制造业,拒绝了开启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法官甄选程序的要求,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因国内存在制约因素和国外缺乏选择,本文研究了可用于重塑美国贸易政策的有限政策空间。
俄罗斯将继续与美国竞争,寻求削弱美国在世界上领导地位。作为回应,美国总统拜登将努力加强跨大西洋合作。
从不同角度来看,欧盟关于战略自治的争论关乎欧盟自身在世界的未来。对美国来说,这关系到其主要盟友的未来。然而,对俄罗斯来说,这事关一个重要邻国集团的未来。本文认为,获得战略自治雄心将被与莫斯科地区紧张局势所阻碍或重塑,这有助于加强跨大西洋纽带,并为欧俄合作留下很少空间。
人们预计,2021年将是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年。这种乐观源于科学家们在第一次疫情暴发一年内进行的非凡合作努力,他们发现并测试了6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不幸的是,政治将是决定疫苗是否以及如何在全世界分发的最大因素。
以色列在疫情早期阶段就开始采取行动获取疫苗,包括在初始研究阶段与制药公司签订合同。同时,以色列自身还展开了疫苗研发工作。该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民接种的国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及经济和政治动荡持续之际,国际经济合作已然破裂。意大利是2021年G20的轮值主席国,G20国家有机会齐心协力制定共同的贸易和投资对策来抗击疫情,支持全球经济复苏,重建更美好的未来。他们还需要重启世贸组织,以支持新的多边合作。
在欧洲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再次部分封锁的背景下,本报告根据Euroframe机构的预测提要对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前景进行了评估,重点是欧元区。总体而言,Euroframe机构预计,在疫苗接种工作陆续展开的支持下,当前仍处于低迷状态的经济活动将在2021年和2022年逐步恢复。
大流行加剧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博弈,目前来看,中国在成功控制疫情之后变得更加强大,而美国则陷入了生存危机和已经导致50多万人死亡的健康危机。
气候变化似乎并不是导致武装冲突的重要原因。一遍又一遍的研究未能发现大规模暴力事件的爆发与洪水、风暴和干旱等气候相关灾难存在明确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将气候变化视为安全威胁。
本简报探讨了迄今为止对疫情经济冲击的政策反应是如何避免出现系统性的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它概述了随着疫情相关经济挑战的演变,可从国际合作中受益的几个政策领域,并提出了4项行动建议。
中国已成为西巴尔干地区的杰出参与者。该国的活动在整个地区分布不均,但却遵循相同的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中国努力在关键经济领域确立自己的地位并逐步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中国正将与西巴尔干国家在文化、媒体和政治等领域的互动逐步转变为长期的制度化关系。
气候危机就在眼前。随着全球变暖持续,冰盖将融化,低洼岛屿将被上升海平面淹没。到本世纪末,这将导致大量流离失所的人涌入,其规模之大难以想象。由于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将失去大量领土。
德国政府希望美国拜登政府削弱对“北溪-2”项目制裁。德国正通过外交努力,推动美国接受完成并启动“北溪-2”项目。美国总统拜登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虽然他对输油管道持批评态度,但他也寻求与包括德国在内美国盟友建立更密切关系。
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使各国建立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供应链从跨境开放和生产过程的任务划分中受益。然而,中美经贸摩擦使这些合作优势受到质疑。本文分析了半导体行业受到的影响——几乎是所有高科技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欧洲的前进之路提出了建议。
本文概述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和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RIAC)于2020年12月组织的关于“全球健康与安全”的英俄安全对话的主要发现。这是该对话首次尝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英俄认为这恰逢其时,因为疫情凸显健康威胁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现有安全隐患。
面对阻碍经济流动性、冲击全球经济的新冠病毒危机,目前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疫苗。然而,与研制疫苗同样重要的是疫苗接种:要赢得前所未有的涉及所有国家、全球人口的“疫苗接种战”。伴随着接种疫苗的战略,各大国开始“疫苗外交”并建立新的战略关系。
在新冠大流行席卷全球后的一年里,对口罩的巨大需求导致大量生产一次性口罩。但人们现在担心,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这些口罩将对自然界构成重大威胁。
按照许多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就堪称梦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中国是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这些成就的呢?
专家认为,中国并购交易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对世界经济而言是积极信号。
显示 5600 条中的 3701 到 372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