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关系在中欧关系中长期发挥着“推进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也是中欧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中欧经贸关系经历了从贸易为主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再到贸易、投资、金融和产业合作并举的开拓和发展,不断在挑战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建规立制。
非洲国家采取了严厉封锁措施,以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这些封锁措施直接令在非正规部门工作的贫困城市家庭的生活恶化,他们迫切需要(临时)社会救助。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预计将下滑,这将对非洲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对商品的需求下降和旅游业收入减少。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前,世界商品贸易及其机构就陷入了严重危机。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实现“脱钩”、重新获得“经济”或“技术主权”以及制造业回流,已成为包括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目标。同时,数字贸易和数字产品(软件、许可证等)贸易更具弹性,有望在危机后增长。
经济衰退会让穷人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失业率上升意味着贫困率上升。美国7月2日发布的6月份就业报告显示,失业率仍远高于金融危机时期的峰值。因此,美国的贫困率肯定在上升。为逆转颓势,美国国会通过了庞大的刺激计划,其重点是帮助家庭渡过难关。在此计划下,失业人员每周可额外获得600美元的失业补助金。
新冠肺炎疫情或令埃及第四季度GDP下滑。虽然与许多其它国家相比,特别是与那些实行全面封锁的国家相比,疫情损失要低得多,但仍导致了大量临时性工作岗位减少,家庭收入降低。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已使世界陷入困境。尽管对疫情的直接风险已有广泛讨论,但对疫情对绝对贫困人口的食品安全的影响还鲜有涉及。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旨在降低感染率的封锁措施,并且已经通过许多因果关系链对食品安全的所有4个支柱产生了不利影响。
6月3日至4日晚,德国联合政府公布了危机过后的复苏计划。计划总金额为1300亿欧元,远超预期,预计其中约350亿欧元用于气候友好型投资,特别是用于运输部门和发展氢能源工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对小企业影响尤其严重。南方国家的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尤其脆弱,面临的挑战包括员工健康问题,保持流动性,快速采用新数字工具,适应新工作文化以及为恢复期作准备。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对于确保南方国家小微企业生存至关重要。
2019年,中国被首次写入北约联合声明,北约首次定义中国为挑战,自此,中国专家对北约的兴趣持续增长。中国分析人士大多强调北约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抨击美国的北约政策,并对北约的欧洲成员国采取和解立场。这表明北约正成为中美竞争的另一个方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活动将下滑近10%。然而与此同时,低点似乎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将如何快速、果断地恢复,不仅取决于疫情发展,还取决于决策者如何相应地改变其疫情应对政策。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滑后,德国经济正逐步恢复增长动能。尽管经济产出在4月份触底,并且随着5月份封锁措施开始放松而应很快弥补一些损失,但经济从危机中完全恢复还需要一些时间。原因之一是某些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经济上受疫情的影响大于德国,因此出口仅在逐渐增加。
中国和印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两国一致认为,世界并未失序,而是正在回归旧秩序。两国不同认知在于,亚洲时代将是什么样子?这是由谁来设计的问题。中国是独领风骚还是与其他国家并驾齐驱?亚洲时代是霸权统治还是各国合作?最重要的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
日前有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加速,外资券商逐步进入中国国内市场。2020年4月,中国全面放开外资持股限制。外资控股券商不断涌现,给本土券商带来不小挑战,试点放开混业经营迫在眉睫。
随着欧盟与越南关系加强,双方可在卫生领域进一步合作。促进药物公平获取的合作伙伴关系符合双边共同利益。本文深入研究了越南的医疗保健系统、制药业和市场状况,分析了欧盟和欧洲制药公司作为越南加强医疗保健和扩大药品获取的合作伙伴所发挥的作用。
在诸如数字化、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重要变革的带动下,面对劳动力市场变化,技能开发必不可少。考虑到微型和小型企业对欧盟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性,本文研究了这些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升级或调整既有技能的潜在机遇以及相关政策选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多数政府都采取了措施保护脆弱的工人和企业,使其免受经济活动突然下降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失业救济金、补助金、转移支付、低息贷款和延期缴纳税款等。随着封锁解除,其中一些保护措施结束,某些行业显然将不得不收缩而其它行业将扩张,关注重点必须逐步转移。
基础设施在确保城市无缝运行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都在为过时的基础设施系统而苦苦挣扎。世界经济论坛称,世界各国现在都在致力于实施大规模的复苏计划,其规模已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举措。这为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来解决这场危机中暴露的基础设施弊端。
2020年1月以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蝗灾,农业和民众生计受到严重冲击。6月,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发布警告,称蝗灾或将动摇东非的宏观经济稳定。例如,在埃塞俄比亚,蝗灾会抬高食品价格,加剧通货膨胀,且可能扩大财政赤字。世界银行担心,如不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蝗灾或给非洲之角和也门造成8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国际能源署预计,2019年到2025年期间,石化产品将占石油需求增长量的一半。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亦积极部署石化产品生产。虽然通过石化产品实现多样化对公司个体来说是明智之举,但对整个行业而言却可能风险重重。问题是太多大型石油公司都在下同样的赌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主要通过对能源和其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来提升国际经济一体化。这些部门通常是经济活动的支柱,但却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如果基于化石能源)。但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环境可持续基础设施的方向调整。
显示 5535 条中的 4641 到 466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