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二十国集团必须联合起来,出台协调一致的刺激方案,改善世卫组织等全球卫生机构的融资情况,减少出口限制,改革世贸组织,协调国家贸易政策和制定新规则。此外,七国集团应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强调其共同价值观并使用“少边主义”联盟来支持关键的全球可持续性项目,为二十国集团和多边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延迟美国实现北极计划。尽管如此,长期来看,这些目标将得以实现,美国也希望北约盟国在北极提供支持。鉴于北极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俄罗斯在该地区活动增多,作为北极观察员国,波兰或考虑更新其2015年出台的北极政策。
面对失业率达到10%或更高的趋势,方向应该明确。英国政府必须减少就业限制,而不是增加限制。如果人们对企业充满信心,而不是相信只有政府加深参与才能拯救经济,那么私营部门就可以像过去那样使经济摆脱衰退。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28日的报道称,新冠病毒不仅杀死人,还杀死思想。当它没能杀死思想时,就会损害它们。例如,有关办公室、医院和大学的传统观念将无法在大流行的经济后果面前毫发无损。关于经济和政治的一些更全球化的想法也一样。
随着时间流逝,消除债务负担的一种方法是通货膨胀率上升。应对全球经济挑战,不同的国家需要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但是可以通过及时而具体的政策决策来控制债务螺旋上升风险或通货膨胀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揭示了数字平台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由于对公共、零售和企业数字服务的需求激增,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因疫情而变得更加强大。这一大趋势巩固了数字跨国公司(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在欧盟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引发了对从欧盟的技术主权雄心到如何对大型科技公司征税等关键问题的讨论。
面对债务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务实的解决方案,为各国提供政策选择和投资的空间,这些选择和投资将人与自然置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将为经济复苏奠定基础。
美国在应对疫情以及相关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成功并不能弥补失败。相反,美国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总体新增确诊病例减少导致封锁政策难以为继,疫情控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相对其它国家,美国疫情状况依旧严峻,无法安全地重新开放国家并恢复正常生活。
气候变化是21世纪的主要安全挑战。不采取行动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对能源安全产生影响),而行动也涉及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根本性转变。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转型的支柱,其广泛采用已开始影响政治关系和能源安全,并带来新的风险和机遇。
尽管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内部存在冲突,但防止新冠肺炎在海合会国家蔓延的努力迫使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之间展开合作。其它国家在应对疫情方面需要支持,阿联酋利用这一点来加强与中国、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关系。阿联酋的活动凸显了其统治该地区的雄心。
加强欧元国际地位的唯一方法是改善货币联盟体制设置,这就要求增加货币联盟以欧元计价的安全资产的供应。此外,还必须确保所有国家经济强劲复苏,从而使欧元区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强劲复苏对于保持甚至改善安全资产供应至关重要,因为增长事关债务可持续性。
现在是时候定义疫情后欧洲并为经济复苏作准备。过去几周,欧盟政府、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已经开始制定退出计划和采取战略行动,以使经济重回正轨。他们表示致力于确保一个可持续、绿色和数字化驱动的未来。但是,在开始起草政策文件、执行新的法规和法律前,应承认公民能够适应疫情和社会封锁的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事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认为,这场危机将加剧中美之间已经存在的紧张局势,而不会从根本上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秩序。尽管疫情及其处理方式将成为影响印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但它绝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专家指出,美国移民风向的转变或意味着轻松移民时代的终结。美国并不孤单,全球有数十个国家的移民态度正在发生改变,而疫情正在加速这种变化。即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当选总统,也不要期望美国能恢复旧有移民制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广交会完全以网络形式举办。尽管不能代替实体展会,但“云端广交会”本身就是一种证明中国制造业实力的奇观。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28%,几乎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尽管疫情带来种种混乱,但中国制造业发展并未停步,疫情尤其突显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两大优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墨西哥迅速蔓延,第三波疫情正在向新兴经济体扩散。新兴市场尤其脆弱,因为除了疫情,该地区还受到其它打击。
英国正在遭受健康和经济危机。尽管短期存在不确定性,但相信新的宏观经济框架可以帮助英国未来实现更强劲的增长。本报告从三方面提出了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可信的财政行动主义;基于英格兰银行新汇款的货币和金融稳定;以及供给侧议程,这将有助于英国克服这场危机并从危机中崛起。
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欧洲央行以及欧元区各国政府制定或宣布了许多经济政策措施,以应对相关封锁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本文通过小组研究测算了这些决定对政府债券和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措施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对金融市场企稳发挥作用。
俄罗斯《独立报》6月18日发表署名谢尔盖·乌沙科夫的题为《新加坡与中国越走越近》的文章称,近年来,新加坡与北京的关系显著夯实。
随着欧盟开始考虑如何偿还帮助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5000亿欧元新共同债务,一个深刻的财政问题出现了。欧盟是否会同意通过新的直接收入来源来偿还债务,还是会要求成员国为此提供更多资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欧洲可以再次从美国历史中获得经验。
显示 5535 条中的 4681 到 470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