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发表题为《中国的邻国正在努力遏制新冠病毒》的文章称,虽然绝大多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都在中国,但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已经在整个亚洲蔓延开来。新加坡、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都报告了确诊病例。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licia Garcia-Herrero发表题为《中国疫情不会导致经济衰退,但会刺激甚至增加债务》的文章称,新冠病毒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中期的,而不是即时的,其原因仅仅是预计中国政府后续将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过度杠杆作用。
非洲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愿本国货币走软。保持货币坚挺的趋势已融入非洲经济结构中。商品出口和援助资金流入增加了当地货币的需求,使其更加坚挺。非洲各国政府害怕货币贬值是因为要依靠进口资金为基建项目提供资金;而货币疲软会迫使他们筹集更多的收入以偿还外债。
劳动力市场最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青少年只关注少数知名岗位,而是性别与行业错配:科技领域有才华的女性不足,从事社会关怀的男性较少。任何经济学家都会视此问题为资源利用低效。问题的根源也许是教育体制,政府政策,或企业招聘方法。最终,无论问题在哪,人们都应尽快确定它,并予以解决。
北非一体化不是一个新想法。但是,迄今为止,该地区各国在形成具有深刻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的有凝聚力的集团方面一直举步维艰。政治动荡实际上使北非一体化失去了优先地位。与寻求机会全面实现“深度”和“全面”的融合相比,聚焦于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协同合作”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合作框架。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很多,但人们对它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知之甚少。尽管如此,有一件事很清楚:这次冲击比当时SARS带来的冲击更大,原因很简单,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已远超当时。除了经济规模更大,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现在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中。
新冠病毒已感染了7.4万人,致2100余人死亡。为应对疫情,中国开辟了两条战线——与病毒的斗争和振兴经济的斗争。中国遏制疫情的成果喜人,自2月13日以来,中国每日的新确诊病例人数逐渐下降。尽管如此,中国大多数地方政策依然执行着严厉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持续的时间越长,在经济战线上战斗就会越发艰难。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所有参与国的发展,欧洲将从中受益最大。该倡议还有助于促进欧盟更好的区域化和一体化,有助于使欧洲国家相互联系并缩小其“内部发展”差距。此外,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仍不紧密,但前景广阔。
尽管不是充分条件,但中美合作是世界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中美之间签署协议对世界是一件好事,将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诸如知识产权保护、银行业监管等联合举措将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改革,并为新一轮WTO改革和贸易规则相关谈判奠定基础。
食品部门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和健康成本。为满足建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包容、高效、可持续、营养和健康食品体系的愿望,需要进行全面转型。人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粮食的生产方式。这面临许多障碍,包括财政、文化和思维方式挑战,都在阻止利益相关者进行必要的转变。
美日同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安全关系可以“自动驾驶”。美日安全合作需要继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美日两国有着共同的自由民主价值观。除了共同的安全利益,民主、自由和法治等价值观是美日联盟的核心原则,但两国可以做的更多。这些价值观可以帮助弥合两国可能存在的分歧。
亚洲各国政府没有将公民置于数字公共政策的核心,而是将重点放在监督、指挥与控制上,这违背了分散式互联网的精神,并损害了公民的权利。亚洲的数字治理正从全球规范中分裂出来。在拥有五个G20成员国的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数字碎片化将使建立全球治理和标准的努力复杂化。
有关各方确实认为科托努的框架及其既有规范是有价值的。双方既有的利益深深根植于伙伴关系、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机构层面。此外,对于非加太国家来说,资金流动显然是受欢迎的。因此,尽管目前存在困难和拖延,但2020年双方仍可能就维持伙伴关系达成一致。
中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都视其为成功。中国同意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而美国将避免提高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缓和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并未解决当前的争端。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月1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每天都向媒体简要介绍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新事件。2月17日,他的报告几乎是乐观的:中方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对4.4万例确诊病例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感染数量有所下降。
爱尔兰统一的势头似乎势不可挡,这一天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早。如果苏格兰选择独立,许多北爱尔兰人将失去与不列颠之间代代相传的联系。如果英国政府一再拒绝承认大多数北爱尔兰人支持统一,这可能会像举行公投一样破坏英国的稳定。
中东和北非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对中国的贸易和石油路线至关重要。中国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长期传统合作侧重于能源,但在政治上是基于与其他国家相似的外交政策和原则。2013年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加深中国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
路透社2月17日报道称,尽管复工返岗在渐次推进,但为了防控疫情需要,中国无论城乡、无论南北的街道村落依旧冷冷清清;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成今年预期的经济社会目标。凸显稳经济、稳就业正与防控疫情变得同等重要。只是,在复工与疫情防控之间找到平衡并不容易。
境外媒体称,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逐渐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但中国当局仍未放松防控措施。中国还表示,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在2003年SARS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但随后其增长出现了强劲反弹。尽管新冠肺炎的致死人数比SARS更多,华尔街的投资者却依然乐观地认为其经济影响也会与SARS类似。文章指出,这种乐观中包含着两个假设:疫情后将有更好的经济前景;世界的运转情况仍和SARS疫情时期一样。但是,全球经济已发生巨大变化。
显示 5534 条中的 5141 到 516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