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工智能的崛起在硅谷被视为不可避免。观察人士说,它将带来比世界之前经历的任何事都大得多的变革。但我们准备好了吗?
过去15年,针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已经导致欧盟能源部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欧盟的气候政策对其电力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生产率放缓是一个悖论。这是否意味着对这些技术改变社会、改善人们生活寄予厚望是错误的?本文讨论了这一悖论背后的原因。
过去20年,全球经济遭遇了两次千年不遇的危机。第一次是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始于2007年夏季的美国金融市场,并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后加剧。第二次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崩溃,它使全球经济在2020年陷入困境。这两场危机在美国的表现相似,但在欧洲有所不同。
本文探讨了服务贸易合作对欧非关系的影响。
去年进入亚洲市场的许多俄罗斯公司发现,只要有懂汉语的员工,就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他们开始派员工参加汉语学习课程。
知名计算机科学家艾利泽·尤德考斯基说,人类还没有做好与更高级人工智能(AI)打交道的准备,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能因此灭亡。
美国能否靠着印钞机永远可持续地统治世界始终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货币日益政治化的背景下,金融数字化进程可能成为推动多元化的关键变革力量。
本简报解释了太平洋岛国粮食系统面临的复杂问题,并探讨了在地方层面和与欧洲合作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在《柏林宣言》发表近20年后,开放科学的承诺仍未兑现,作者分析了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作者认为,科学的“开放”需要政治意愿来处理创新的经济激励与科学为全球共同利益做贡献这一呼声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是全球气候行动的中心,在努力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以减轻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同时,中国正在推进低碳创新、农村振兴、促进妇女发展。
要让全球发展重回正轨,就必须抓住重点,减少优先事项的数量,而不是关注整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即重点关注对发展中国家负面影响最大的那些问题:冲突、气候变化和不平等。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需要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减少其对国内气候恶化和不平等的影响,并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对其他地区解决冲突的支持。
战略竞争时代,多边合作能否持续?欧盟和芬兰应如何参与其中,使其更加强大?
德国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3月29日说:“2022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了115亿欧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2022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19041件),排在所有国家中的第四位。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排在中国前面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不过,中国专利申请数的增长势头很猛:2022年,其递交的专利申请数同比大增15%以上,五年来翻了一番多。
在指责开发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的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未能遵守用户数据保护法规后,意大利负责监管数据的机构3月31日宣布将禁止在其境内使用ChatGPT。
欧洲需要超越紧急财政应对措施,专注于结构性改革,以使欧盟加速与化石燃料脱钩。
加强英国的先进技术生态系统是现任政府“到2030年(确保)科技超级大国地位”雄心壮志的一部分,对实现国家安全和繁荣等目标至关重要。
电力市场设计和监管的作用和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推动了目前备受争议的电力市场改革,主要特征是从现有的能源三难困境向“能源四重奏”转变。
显示 5543 条中的 1081 到 1100 条结果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量大幅增长
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掠影
你好,Hola!——拉美视角下的中国魅力
中国(重庆)—阿联酋经贸投资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