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德国弗赖堡大学的专家蒂姆·扎容茨说,“正如双方经常提到的那样,它是中非全天候友谊的象征。”
近年来,金砖合作机制在中国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12月正式发布“全球门户”计划,宣称到2027年要投入高达3000亿欧元用于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基建项目。距该计划出台已过去数年,现在是时候评估其实施情况了。
“对等关税”政策明显违背了世贸组织所确立的关税互惠和最惠国原则,将损害美国及其贸易伙伴的利益,引发关税战,使得出口需求大幅下降和进口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体系终结。
通过促进家庭消费的举措,北京希望能够进一步提振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雷诺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认为,要接受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就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欧洲车企应与中国厂商合作以学会他们的做法,要尝试预判什么才是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贸易融资面临更大风险。一个主要风险是关税可能会扰乱供应链,迫使银行重新评估企业信誉和贸易融资敞口。
哥伦比亚似乎准备加入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可能促进贸易、投资和能源。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此前在出席参议院提名确认听证会时,提到将“重组”国际贸易体系。此举将为贸易和投资创造一个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的环境。
西班牙政府正在寻求北京的投资,以替代美国市场。
本文分析了上合组织面临的经济挑战,强调了替代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和使用本国货币对加强欧亚大陆的弹性、安全性和战略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正超越传统的双边合作领域,中国的农业项目正推动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帮助其加强粮食安全。
本文强调了数字化政策和绿色化政策在增强经济韧性方面的协同作用,并提出了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和加强城市经济的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秘鲁钱凯港与上海之间的海运直航航线开通两个多月来,上海海关已累计监管进出口货物2.2万吨、货值6.1亿元人民币。
文章分析了2005年至2024年中国对欧投资的流向,特别关注绿地项目的兴起,以及这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
根据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46%的英国公民支持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只有24%的人持反对意见。支持程度如此之高可能是因为英国公民认识到没有中国就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文章通过将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纳入联合减排的动态多模型分析,评估了到2060年中国造林的成本最优路径。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才稳定性和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制造业能否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人才,而非技术,始终是制造业的核心。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通过已建立的国际论坛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中国的参与有助于促进全球标准趋同。
印度总理莫迪近期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凸显了华盛顿对美印关系的重视。作者认为,这可能有助于缓解两国当前的关系,但无助于解决长期挑战。
显示 5601 条中的 121 到 14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