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注重绿色与可持续,更多中小规模的项目将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资金投放,也将逐步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倾斜。
随着中国向消费驱动型模式转变,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标是到2030年构建总规模超7万亿元人民币的体育产业,包括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然而,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中印双方意外达成共识,同意打破这一僵局、恢复直航,此举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美国就业报告表现疲软,表明由特朗普发起的贸易争端可能已开始对美国国内产生负面影响。最新美国服务业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投入成本不断上升,就业增长却陷入停滞。
20多年来,以债务驱动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的增长模式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在华经营的美国公司感受到了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但相当一部分仍计划在今年扩大投资,这既是为了继续从中国市场获利,也是由于它们需要靠在华业务来保持全球竞争力。
本文考察中国2024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在促进汽车以旧换新,加快车辆周转率和影响消费者决策方面的有效性。了解以旧换新政策的实际影响,对于优化未来的补贴计划至关重要。
中国在哈萨克斯坦金属行业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这创造了将外国资本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机会。
中国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投资者和贸易伙伴已有大约25年时间。过去两年里,中国在中亚国家发起新一轮投资,涉及各种领域。
中国汽车工业早已超越仅出口廉价小型车的阶段。凭借创新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正在树立新标杆。
中巴经济走廊延伸或许能改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为两国带来经济利益,并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地区地位。
文章通过审视印尼与中国日益紧密复杂的合作关系,探讨印尼不断演变的能源转型策略。
美国正投入大量资金和能源,急于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进化飞跃中超越中国。而中国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相比之下,中国似乎更倾向于让科技产业突出应用导向,打造实用的低成本工具,旨在提升效率且易于推广。
世界正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通过深化合作,中俄有望引领非西方国家在智能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肯尼亚面临能源危机,并致力于实现绿色转型,中国“小而美”项目涵盖绿色能源项目,可助力肯尼亚实现绿色发展。
本文旨在详述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汽车业的关键进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同时,还探讨了中国企业的经济参与对墨西哥产生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决定人工智能竞争胜负的关键不再是数据中心的多寡,而是其能效。
在内罗毕等非洲城市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结实且印有鲜艳图案的中国外卖袋随处可见,这种袋子通常来自于火锅连锁店或奶茶店。它们并非是来自中国的纪念品,而是在街头市场以每个超过一美元的价格被售卖。
在亚洲留学目的地的高校中,中国国际学生的数量正在攀升。
中国总是能在各方面给外国游客带来文化冲击。常常能看到外国的短视频博主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历。来自西班牙里奥哈的年轻博主莱尔·戈麦斯就是其中一位。
显示 8220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