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称,在乐观信息连续数日传来之际,中国领导层2月21日就疫情防控的进展表达了谨慎看法。
随着中美之间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企业或将很快开始转移到拉丁美洲、中东和澳大利亚,以获取原材料和进入开放市场。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美国和中国都将经历出口和GDP的双降。这将表现为对本国产品需求下降,供应链受到干扰或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总体疲软,从而影响其他国家。
有观点认为,如果中国早日采取行动,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或大大减慢。文章指出,这不能责怪中国,因为其在传染病检测和监测方面的投资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达19.4亿美元,约为排名第二的日本(6.4亿美元)的三倍。因此,如果今天其他国家面临和中国一样的疫情困境,他们很有可能会措手不及。
疫情使许多中国企业陷入困境。全球企业的供应链正在被打断。中企开始使用不可抗力条款(FM)来避免支付合同违约金。美国律所哈里斯·布里肯(Harris Bricken)的丹·哈里斯(Dan Harris)担心,中国供应商宣布不可抗力这一用于解除合同的模糊法律手段,可能会演变成一股浪潮。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迫使安倍晋三重新考虑日本的对华政策。日本首相安倍一方面寻求最大化美国的安全保证,另一方面寻求中国的最大经济利益。尽管日本不愿见到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出现,但它无力参与零和博弈或与中国脱钩。这些事态发展都在考验日本的政策选择。
总体而言,中国积极、严格的抗疫措施证明了该国的能力。
新冠病毒的经济代价正在不断增加,并会给未受到疫情影响的大量人口带来影响。2018-2019年度,中国和印度间的贸易总额为870.71亿美元,其中印度从中国的进口额为703.19亿美元。文章指出,印度的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组件的进口,以及制药业将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
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E&E News记者Carlos Anchondo等题为《新型冠状病毒将对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的文章称,鉴于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及其作为石油和天然气最大消费国的地位,中国工作放缓和运输限制产生连锁反应,让人们对能源行业越发担忧。
近年来,印度和中国都提出了不同战略,加强与上述这五个资源禀赋丰富中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国的战略是“一带一路”倡议,印度则是“连接中亚”战略。
为应对疫情压力,国际卫生组织有机会帮助中国改革和重塑其国家卫生结构,中国本身亦已经开始了这一任务。鉴于中国立志成为国际领先者,中国很有可能遵从国际卫生组织的要求进行改革,尤其是在农村医疗体系、活体动物市场条件、公共卫生标准等领域。如果中国这样做,其卫生状况和国际声誉都将会提高。
中国政府在湖北省武汉市建设两个应急医疗设施,取得非凡进展。火速建设医院表明中国政府感受到了需要大幅提高隔离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能力的极度紧迫性。这些设施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全国动员能力的鲜明象征。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很多,但人们对它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知之甚少。尽管如此,有一件事很清楚:这次冲击比当时SARS带来的冲击更大,原因很简单,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已远超当时。除了经济规模更大,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现在已融入全球价值链中。
新冠病毒已感染了7.4万人,致2100余人死亡。为应对疫情,中国开辟了两条战线——与病毒的斗争和振兴经济的斗争。中国遏制疫情的成果喜人,自2月13日以来,中国每日的新确诊病例人数逐渐下降。尽管如此,中国大多数地方政策依然执行着严厉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持续的时间越长,在经济战线上战斗就会越发艰难。
美元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也是唯一的储备货币。这使得全世界各国的金融稳定都不得不随美元波动,与美国的经济命运绑定在了一起。亚洲国家如何应对这种紧张局势,以及是否会出现替代的储备货币来加强它们的金融安全网,将成为它们成功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所有参与国的发展,欧洲将从中受益最大。该倡议还有助于促进欧盟更好的区域化和一体化,有助于使欧洲国家相互联系并缩小其“内部发展”差距。此外,虽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仍不紧密,但前景广阔。
尽管不是充分条件,但中美合作是世界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中美之间签署协议对世界是一件好事,将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诸如知识产权保护、银行业监管等联合举措将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经济改革,并为新一轮WTO改革和贸易规则相关谈判奠定基础。
中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都视其为成功。中国同意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而美国将避免提高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达成缓和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并未解决当前的争端。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月1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每天都向媒体简要介绍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新事件。2月17日,他的报告几乎是乐观的:中方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对4.4万例确诊病例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感染数量有所下降。
澳大利亚大学约有一半的国际学生收入来自中国。因此,疫情导致的出行限制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是巨大的,澳大利亚教育出口行业2020年整体将遭受28亿至38亿澳元的收入损失,大部分损失将由大学承担。面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大学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减少其对中国的依赖,而是想尽办法让中国学生入学,以保持它们的收入水平。
本文评估了新冠病毒疫情对澳大利亚主要出口行业收入的影响。本文将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出口细分为18个主要行业类别,包括商品和服务出口。分析表明,中国新冠病毒疫情可能使澳大利亚的出口产业损失80亿至120亿澳元,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放缓,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对中国学生的过度依赖。
显示 8250 条中的 5981 到 600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