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尤其会影响到第三国。因为美国增加的关税主要涉及初级产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很少会再次交易。中国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只对美国(3.25亿美元)和欧盟(1.26亿美元)影响最大。其他国家的间接关税效应低于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第三国不能独身世外。
若“一带一路”倡议得以成功发展,中亚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水平将显著提高,这对俄中两国而言都至关重要。而该区域各国仍能自主做出选择,正是这种可能性决定了俄外交政策的新模式。文章认为,欧亚经济一体化趋势必然会引起美欧国家的紧张,但对于俄外交新政策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公众无需过分担心中国投资者对德国公司的收购行为。基于基尔研究所近期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研究报告,加布里埃尔·费尔伯迈尔认为,德国舆论对于中国投资者买光德国的担忧缺乏依据。
欧盟-亚洲连通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互补。只要中国不强迫任何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欧盟也不会如此。欧盟很难限制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联系,自身也渴望从中国获取更多的贸易和投资。因此,欧盟应该将自身有吸引力的贸易和投资提议摆在桌面上,以激励欧亚各国保持开放的经济和能让所有外国参与者的公平竞争环境。
一些观察家认为,中美竞争给东南亚国家的一些部门带来了意外之财,但人们不应忽视中美争端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例如,中美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和变幻无常的谈判动态会进一步削弱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跨国供应链的扩张,甚至导致跨国生产网络的隔离。对于东盟而言,这一结果并不乐观。
过去10 年,中国一直在夯实经济基础,这促进了全球对基础和工业产品的需求。即使在今天,这仍然对工业经济有着巨大影响。但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在过去10 年中,中国的消费每年至少以5%的速度增长。波动最大的是资本支出和出口,这也是围绕GDP 增长的担忧所在。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发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Xiaobin Cai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治理:成就与经验》的文章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治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是不同策略联动的结果。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近日发表记者迭戈·埃兰斯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赢得全球影响力:证明中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十个指标》,文章称,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地缘战略飞跃是毋庸置疑的,有十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亚洲大国的现代化飞跃。
随着科技外交逐渐成为中拉关系中的重要合作工具,阿根廷终于能够把握中国社会的面貌,将两国团结在一起。对于中国而言,科技关系是解决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问题的全面合作框架的重要因素。对于阿根廷而言,这种关系为发展该国科学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和知识资源。
如果中国想买加拿大的贸易产品,加拿大当然应通过自由和开放的谈判来出售。但若中国想以经济关系为工具,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其他问题,那么,加拿大必须保护自己。加拿大是依赖贸易的小型开放经济,必须使贸易多样化。如果未来贸易集中在亚太地区,那么,加拿大可以去其他富裕的亚洲国家寻找机会。
特朗普的前首席战略顾问斯蒂芬·班农一直主张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股市摘牌,并迫使投资者抛售中国公司的股票。9月27日彭博社报道称,针对阻止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特朗普政府正在展开讨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美国监管机构对中国不愿披露其公司的某些财务记录感到沮丧。
实际上,过去几年来,中国投资者在印度变得越发活跃,投资额由2016年的6.68亿美元飙升至了2018年56亿美元。本文回顾了由10个中国投资者进行的关键投资,并解释了相关的投资模式。
2017年,中国宣布从2018年初开始禁止进口几乎所有塑料废物。此后,过度依赖中国来回收塑料使全球回收业陷入危机。由于无法出口塑料废物,欧盟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实现雄心勃勃的回收目标的能力受到质疑。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塑料回收利用和低成本回收策略的局限性。
中国医药行业的光明前景助长了市场的乐观情绪。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18年中国医药市场的规模达到1370亿美元,在短短六年内翻了一番。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美国的一半。中国制药商将是这一发展的主要促进者。与此同时,中国药品监管与国际标准日益一致,给医药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年前,笔者曾撰文《国家战略级的顶层融资设计》,对“一带一路”项目开展中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笔者欣喜地看到,文中讨论的一些问题已经在政策层面得到了改进或解决。在本文中,笔者希望能够就近期出现的投资新趋势与读者分享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我们看到一些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负面的报道。笔者希望能够从投资和商业角度,分享对于“一带一路”的最新趋势、遇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初步建议,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经济学人》(英国)发表题为《猪肉价格飙升对中国的影响》的文章称,在中国,经济学家必须对生猪繁育周期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猪肉可被视作中国饮食的核心,猪肉价格起伏对通胀有巨大影响。近期,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经济前景愈趋复杂。
《经济学人》(英国)发表题为《华为或将向西方出售5G技术》的文章称,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9月10日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他准备向外界分享华为未来收入增长的核心——5G技术。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近期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的举动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可能在其他市场上举步维艰,但在印度,中国智能手机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服务而广受好评。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9月23日发表委内瑞拉前外交官阿尔弗雷多·托罗·阿迪的文章《亚洲:21世纪的中心》称,中国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引擎。
显示 8246 条中的 6301 到 63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