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于9月4-5日在杭州举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峰会设置了包括“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在内四大议题。此次峰会有几大看点尤为值得关注。
此次G20峰会首次将全球经济宏观政策协调的内容具体化为三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摆脱以往传统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局限性,更加注重长短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峰会将“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定为核心任务,这是G20首次聚焦创新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一方面不稳地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创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着越来越深刻地影响。
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层次矛盾凸显、新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涌现的复杂局面,全球经济协调的紧迫性已可比当年。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国际社会已经聚焦中国。
虽然日本加大对非洲发展的贡献积极地表明国际努力的加强,但有关日本与中国在非洲竞争加剧的广泛报道给这种积极性蒙上一层阴影。对于日本重新燃起对非洲的兴趣,中国主要持否定态度。
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人才培养,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且,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加强高校与城市的合作、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发展,进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脱欧反而能将英国——这个世界经济大国从欧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刘志勤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英国正式脱欧后,反而能与全球许多国家展开更进一步的经济合作。因此G20杭州峰会上,应该更多地交流经济合作问题。
即将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中国首次领衔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在中方的推动和协调下,会议将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在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等重要领域建章立制,在G20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上迈出关键步伐,为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贾晋京说,G20成立以来,主要侧重于通过周期性政策来解决增长问题,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这在历届G20峰会上都得到了体现。好处是能够较快遏制危机的蔓延等,坏处是掩盖了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而近几届峰会成果体现出,G20正逐步向结构性政策转变,进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梁启超曾把中国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套用梁氏划分,当下的中国已到了第三个阶段,但中国社会恐怕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筹备、思想储备与心理准备。G20峰会肯定解决不了目前所有全球难题,但举办一场如此大规模、高影响力的全球峰会,对中国社会的磨炼与提升是相当有必要的。
如何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推动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这是B20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上半年经济增长排名表中,美国GDP实际增长1.4%,英国增长2.2%,新加坡增长2.2%。再看第31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巴西,这块曾经闪亮的“金砖”已陷入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一季度,巴西GDP同比负增长5.42%……上半年保持着6.7%经济增速的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全球经济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上一个周期的副作用短时间内难以消弭。从华尔街金融危机起,G7峰会已经失去全球经济协调者的角色。让新兴市场也参与全球经济决策,为破解全球经济的难题群策群力,是G20存在的意义。危机从美国开始,在欧洲激化,继而弥漫全球。危机中,中国是全球经济主引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高达25%。
G20成立本身就标志着,新兴力量的崛起改变了全球地缘格局。在G20之前,G7是协调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机制。G20取代G7,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正式跻身全球经济决策圈的俱乐部,与发达国家坐在同一张会议桌前,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无力掌控全球经济格局。
G20的执行力是目前G20机制的一个重要不足,但也不至于到非常致命的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国际社会一直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过去国际法都没有。之前都是G7等发达国家来统治、治理、主导。现在发达国家话语权下降,G7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到全球治理中,这本身就是人类的进步。
人民币国际化,是事关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以海外消费为例,中国人到国外消费,很难用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在汇兑外币过程中,可能存在汇差损失。“这是因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认可度不强的缘故。”王文解释,要实现国际金融秩序的平等和民主化,G20峰会就是一个谈判协商的重要平台,本次峰会上的议题中也涉及到了这些内容。
在王文看来,不论是议题设置还是主题,都凝聚了中国长期以来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兼顾不同类型经济体诉求的平衡立场。峰会主题的四个关键词不但与中国确立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吻合,也紧扣世界结构性改革的脉搏,二者分别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
关于新自由主义之不死、之再生、之愈加强大,学界也在尝试给出各种解释。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因素被认为与这一惊人的反常现象有关,即:巨型企业的崛起,金融霸权的确立,社会控制的深化和意识形态的稳固。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的严峻状况,中国与世界舆论最近对于本次峰会将要商议的内容和可能达成的共识,已有很多分析和猜测。庞中英表示,在世界共同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背景下举行的本次G20杭州峰会,需要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提供方案。
当前,G20已经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相比于其他的政策协调机制,G20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随着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各国经济逐渐分化,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已经陷入困境:面对各种紧迫或长期的复杂问题,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各项已经确定的合作意向迟迟难以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地位发生了关键性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却没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这一现象反映了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结构及它们所选择的战略中的瑕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现象相互间的联系。
显示 7845 条中的 7401 到 742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