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耗量与气候变化承诺》由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Qi Ye和Tong Wu于11月30日发布。文章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煤耗量以及相关官方数据的质疑,认为尽管现有的统计措施尚不完备,但有关方也在不断改进,而减少对煤的依赖、应对气候变化也一直是中国决策者的重要议题。
本政策建议强调,通过为积极项目增加税收,财政政策可直接或间接对减少收入不平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国的地方政府收入开始面临下行风险。本文回顾了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税制改革,并对财政转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指定用途的财政转移有此功效,而一次性划拨的财政转移则没有。
冷战结束至今已过25年,尽管世界地缘政治争斗仍不时显现,而且在中东、乌克兰等地还很激烈,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各国对经济转型成功的渴望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约大国间的任何战争冲动。可以说,当前的国际竞争正在转向地缘经济博弈为主的时期。
难民危机是今年的核心话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可能都要面临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收到了一些直言不讳的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目前的难民危机可能只是一个更大的、不间断,未来降临在欧洲的“气候难民”的预演。这些预测是惊人的、并且具有误导性的,因为他们没有提到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
这篇来自Clingendael的政策简报对于欧盟现有政策框架和工具,如何用于增强与一带一路有关的中欧安全合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在非洲维和行动中的角色演变:联合国马里维和行动中国部队部署”的新报告。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Helen Tilley/Sierd Hadley12月24发布。公共部门的能力处于国际可持续发展努力的核心位置。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无效援助观念的回应,发展思路越来越强调有效机构和组织的核心地位。
在成功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之后,中国现在面临着为日益老龄化的庞大人口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挑战。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它可以效仿存在明显局限性的西方模式,也可以尝试创造一个创新的可持续的模式。我们建议中国选择第二个选项,在公共卫生管理原则和复杂的卫生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一套医疗保健系统。
华盛顿不应草率放弃将门罗主义作为未来几十年里美对华政策基础。鉴于北京迅速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美想在远离本土的地区维持霸权将变得困难。事实或将证明,正式或默默接受中国在东亚地区主导地位是最不坏的可行选择。在任何情况下,美决策者都需要在对华关系发生危机之前,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政策可取代令中国恼火的遏制模式。
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它的资本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接近发达经济体。Borst和Lardy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进行了追溯,它不是一个传统银行主导的和国家导向的金融体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他们分析并概述了必需金融改革的最优顺序,从而对伴随这种演进而来的新风险进行管理。
本文基于国际物价比较(ICP)项目2011年的数据,采用两种模型估算了人民币的被低估程度,结果出乎意料:2014年人民币已不再被低估。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即将结束。
《中国股市引领标准普尔500指数?》,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Jan Zilinsky2月2日发布。文章表示,最近几周,中国和美国股市之间的收益联动是明显的。在2016年的前两周,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亏损18%,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8%。
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发展状态。
上月末,中国的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需求进一步放缓。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和许多分析师对房地产市场放缓的程度的关注日益增长。这是理所当然的,总房价处在十年来最激烈的校正之中,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底部。
文章用柱状图图展示了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从欧元区进口货物的趋势。2008年,中国是欧元区第六大商品输入国。到2014年,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购买的商品价格达到1320亿欧元,超越俄罗斯,波兰和瑞士成为欧元区第三大重要贸易伙伴。英国和美国仍然是欧元区商品最大的进口国。
去年,动荡不安的中国股市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股灾。2016年第一周,出现了两次熔断暂停交易。下面的图表列出了过去十年中出现的指数下跌量超过5%以上的天数。 而2011至2014年间,戏剧性股价下跌只发生了两次。图表再次确认了去年股市震荡现象异常,其跌量超过5%以上的天数居过去十年间第二的位置。/
近几年来,银行间市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两大核心风险。首先,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迂回的方式将企业及信托贷款改造为银行同业资产。这有效地将高风险的资产转化为低风险的资产,减少了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其次,许多中小银行成为了银行间市场的大规模净借款人,其发展远超过了其准备金基础所能允许的范畴。这样的转变导致了这些银行大规模投身于批发性融资,进而提高了突发性流动性紧缩的风险。
《中国面临的G20挑战》由外交关系委员会于6月发布。2016年4月6日,莫利斯・格林伯格地缘经济研究中心和亚洲全球研究所在香港召开了一场研讨会,吸引了20多位学者和市场人士参会评估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面临的议程、并探讨为何二十国集团近些年达不到人们预期以及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是否会提供复兴机会。
显示 8037 条中的 7681 到 77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