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在非洲维和行动中的角色演变:联合国马里维和行动中国部队部署”的新报告。
《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Helen Tilley/Sierd Hadley12月24发布。公共部门的能力处于国际可持续发展努力的核心位置。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无效援助观念的回应,发展思路越来越强调有效机构和组织的核心地位。
在成功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之后,中国现在面临着为日益老龄化的庞大人口提供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挑战。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它可以效仿存在明显局限性的西方模式,也可以尝试创造一个创新的可持续的模式。我们建议中国选择第二个选项,在公共卫生管理原则和复杂的卫生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一套医疗保健系统。
华盛顿不应草率放弃将门罗主义作为未来几十年里美对华政策基础。鉴于北京迅速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美想在远离本土的地区维持霸权将变得困难。事实或将证明,正式或默默接受中国在东亚地区主导地位是最不坏的可行选择。在任何情况下,美决策者都需要在对华关系发生危机之前,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政策可取代令中国恼火的遏制模式。
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它的资本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接近发达经济体。Borst和Lardy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进行了追溯,它不是一个传统银行主导的和国家导向的金融体系,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他们分析并概述了必需金融改革的最优顺序,从而对伴随这种演进而来的新风险进行管理。
本文基于国际物价比较(ICP)项目2011年的数据,采用两种模型估算了人民币的被低估程度,结果出乎意料:2014年人民币已不再被低估。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即将结束。
《中国股市引领标准普尔500指数?》,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Jan Zilinsky2月2日发布。文章表示,最近几周,中国和美国股市之间的收益联动是明显的。在2016年的前两周,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亏损18%,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8%。
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发展状态。
上月末,中国的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需求进一步放缓。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和许多分析师对房地产市场放缓的程度的关注日益增长。这是理所当然的,总房价处在十年来最激烈的校正之中,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底部。
文章用柱状图图展示了2003年到2014年间中国从欧元区进口货物的趋势。2008年,中国是欧元区第六大商品输入国。到2014年,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购买的商品价格达到1320亿欧元,超越俄罗斯,波兰和瑞士成为欧元区第三大重要贸易伙伴。英国和美国仍然是欧元区商品最大的进口国。
去年,动荡不安的中国股市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股灾。2016年第一周,出现了两次熔断暂停交易。下面的图表列出了过去十年中出现的指数下跌量超过5%以上的天数。 而2011至2014年间,戏剧性股价下跌只发生了两次。图表再次确认了去年股市震荡现象异常,其跌量超过5%以上的天数居过去十年间第二的位置。/
近几年来,银行间市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两大核心风险。首先,银行制定了一系列迂回的方式将企业及信托贷款改造为银行同业资产。这有效地将高风险的资产转化为低风险的资产,减少了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其次,许多中小银行成为了银行间市场的大规模净借款人,其发展远超过了其准备金基础所能允许的范畴。这样的转变导致了这些银行大规模投身于批发性融资,进而提高了突发性流动性紧缩的风险。
外交关系协会在《中国,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新地缘政治关系》一文中表示,南亚处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地缘政治变革之中: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在欧亚大陆为增加商业和外交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印度的崛起,及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做出的努力;以及美国为解决这一区域新权力动态做出的大战略调整。
环境危机是中国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10%,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公众健康为代价的。
面对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领导人仍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奥巴马总统在2月15日-1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东南亚联盟10国领导人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改变。
当今时代,很容易受骗。地缘政治喧闹、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纷至沓来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退一步思考国际事件。在这种焦躁的气氛下,一些认识深深根植于专家以及国际公众舆论之中。尽管它们很流行,但其中不少是错误的。
鉴于中国的股市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最近出现的中国股市泡沫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但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大的。面对中国股市泡沫,中国政府近乎慌乱地对其进行管控。一些对此抱有消极态度的人认为,这次的股市问题再次证明,由于房地产市场过度扩张和债务水平不断攀升,一场金融危机不远了。
由于亚太各国能源、经济对于该航线的高度依赖,以及这条航线上各国利益相互间的紧密关联,一旦在马六甲海峡出现通航困难,受影响的将不单是中国的能源安全,更会影响整个亚太、甚至世界的经济安全,没有国家都会有动力这样做。 /
显示 8028 条中的 7741 到 77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