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崛起表明,要在前沿技术领域取得进展,规模必不可少。中国的经验亦显示,不具商业传播力的创新不可持续。
美国应该制定和实施一项战略,其中包括对基础和应用研发的投资和宣传、美国公司的先进制造,以及培养精通技术的劳动力。这种努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必须是制定明确且连贯的战略,推动由私营部门主导、市场驱动的技术标准发展。
保加利亚为中国在中东欧增加存在和追求战略利益提供一个机会。作者为保加利亚与中国的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在2021至2024年间高铁营业里程增加1万公里,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
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已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尽管该协议的具体内容尚未最终确定,但其中的转运条款引起了一些担忧。
中国交通领域正从传统化石燃料转向电力能源。中国企业还将交通领域的电动化推广到世界其他地区,这对石油市场有着重大影响。
美国科学家在无线脑机接口技术中占据领先地位,但专家表示中国正在迅速追赶。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超过1.2万名成年人的调查,9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民众认为他们国家与美国、中国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该调查于2025年1月8日至4月21日在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肯尼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南非和土耳其进行。
东南亚面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带来的贸易动荡风险,正寻求与其他国家/地区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而作为该地区第三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在研发AI的技术竞争中,中国正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这并不令人意外。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政府集中资源打造AI超级大国,此类战略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领域已获验证——中国目前在这两个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作者建议,澳大利亚应与中国就绿色钢铁达成协议。这将是澳大利亚紧紧握住其最重要的投资、就业和出口机遇的关键一步。
文章着重介绍了中国及其发展伙伴如何通过全面、系统和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应对大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一项新研究发现,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新投资与建设合同金额创下历史新高。
欧盟和印太地区那些开放且贸易导向型的国家正面临一个重大且紧迫的机遇,即加强合作,发挥领导作用,以维护和重振基于规则的贸易的核心原则。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显而易见的变革。电动汽车已不再仅仅是一项“未来的技术”,如今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交通解决方案。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尽管拉美地区多数民众仍视美国为重要经济伙伴,但该地区部分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较之前更为积极。
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环境监测技术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展示了中国如何利用数字环境监测技术来改善空气质量。
柬埔寨与中国合作建设德崇扶南运河,彰显了双方对发展和主权的共同承诺。
东亚必须深化经济一体化,以应对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挑战。
在中国,与动画和游戏中角色相关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显示 8231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