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是,阿联酋和巴林选择了由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此举不仅大大加快了阿巴两国群体免疫力,也为两国带来政治红利,深化了其与中国的关系。
202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得益于延迟需求释放及生产和出口恢复快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2021年这一趋势仍会保持,这将确保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立足国内市场和在重要领域推动进口替代将保证增长。
世界经济论坛专家援引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预测中国经济将在7年后超越美国。这一预测的参考依据包括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复苏速度、未来几年经济预期增速和中国的技术进步水平。
如果2021年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发展的话,中国将会毫无阻碍地跨过危机。中国GDP到年底应会达到西方的经济趋势分析专家们曾在2019年底时预测的水平。二十国集团的其他成员无法取得与其类似的表现。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表现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作用。
中国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地表明,即使没有西方民主,在共产党领导下,也可以实现社会公民所珍视的中心目标。在应对大流行及其社会后果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中国成为2020年制度竞争的合法胜利者。
近些年来,“独角兽”企业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中攻城略地,没有任何事情或人能让它们停下脚步。当然,大流行病也不能。独角兽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因为自去年3月疫情暴发以来,它们抓住了关键领域数字化的紧迫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发展,该国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在一年内翻了一番,高于美国和欧洲的同期增幅。
中国度过了辉煌的一年。随着特朗普竞选失败,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两极分化。到拜登政府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时,从亚洲到欧洲的每个国家都会发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迅速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
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中国不再是拥有数百万廉价劳动力大军、只会制造玩具和运动鞋的大国,而是愈发蜕变为强大的科技工业大国,站在为未来经济制高点而奋斗的最前沿。
除非发生意料之外的政治崩溃或经济危机,中国会在今后5年里继续缩小与美国的经济和技术差距。拜登担任总统有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不那么好斗的贸易政策会有利于市场情绪和投资,但这些改变不了大局。
拜登和他的顾问明确批评特朗普在经济和安全政策方面的“美国优先”方针,并强调加强多边努力,以实现这些领域的共同目标。拜登已明确表示,这些目标之一是促使欧洲加入美国行列,站在应对中国的共同战线上。然而,欧洲各国政府并没有兴趣加入美国领导的与中国打交道的共同战线。
中欧在2020年底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不仅让双方领导人的承诺如期达成,让中欧关系有了更稳固的基础,也给新冠疫情重压下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希望。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此感到满意:美国就有人不高兴了,欧洲有人要憋着劲捣乱,国内也有“让步太多”的个别杂音。那么中欧投资协定这笔账究竟应该怎么算?
新冠疫情让人产生高度的不稳定感。但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主要趋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对疫情在解决政治矛盾中起到弥合作用的希望基本落空。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就是这种趋势之一。
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会议期间,中俄外长呼吁加强双边媒体合作。此后不久,两国媒体代表发誓要“以全面、公正和客观的方式报道重大国际事件,并坚决反对和抵制旨在污蔑其他国家的虚假信息”。这种媒体对接活动目的是合力并“很好地讲述彼此的故事”——共同促进彼此的观点、价值观和兴趣。
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预计将在2035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估中国现代化成果,并将中国的现代化进展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和20国集团(G20)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发现,在与市场运作和效率相关的指标上,中国得分最高。在与包容性相关的指标上,中国得分较低。
2021年中非关系将以卫生外交和经济复苏为特点。未来几个月,非洲各国政府将敦促中国国有制药企业为非洲提供价格合理的疫苗。疫情影响下经济复苏也将成为未来一年中非对话的重要议题。本文列出了2021年值得关注的主要非洲国家和问题。
2020年9月,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通过这项承诺,中国为全球有关气候变化的对话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