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转向对中国友好的外交政策表明,它知道自己有多么需要北京来实现繁荣和建立新全球秩序。
中国宣布将在2027年前建成煤炭生产储备系统,以稳定价格和确保煤炭供应,到2030年力争形成3亿吨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中国正在汽车行业制定标准,这要归功于其电动汽车势不可挡的崛起,开启了一系列将在未来5年塑造国际格局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走向全球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们在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有助于它们保持低成本。例如,比亚迪拥有从原材料到电池组在内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国作出对倡议的新构想,更加关注开放、共享、可持续等方面。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将成为重点。
在其发布的《2024年值得关注的中国制造业十大趋势》研究报告中,CHINA2WEST服务有限公司指出了将影响甚至决定2024年中国工业制造前景的十个趋势。
人们仍处于量子计算早期阶段,但实际应用已经出现,量子优化算法每天都在解决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现实挑战。
中巴经济走廊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正在进行中。ML1是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关键一环,是将巴基斯坦铁路升级和现代化的铁路项目。
中国一直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在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和部署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取得巨大进步。通过与中国合作,巴基斯坦可以加快采用和实施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程。
过去10年,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收获是,它试图为包括非洲贫穷国家在内的各国提供另一种发展融资来源。这些融资试图填补非洲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而且附带条件很少。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估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在中国煤化工行业现场部署绿色氢和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成本。
日本在东南亚的存在感近年开始下降。日本外务省2022年以东盟各国为对象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是“今后的重要合作伙伴”的受访者占48%,占比最高。
直到不久前,“中国货”一词令人联想到的还是廉价塑料制品等商品。但这些已成为过去。现在,各国从中国进口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包括电动汽车、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
自2004年中国开始推动货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但今年,其占比已从2023年1月的1.9%上升到10月的3.6%。
中国进出口银行仍在大力支持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发展。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威胁,国际合作无疑是拯救地球的关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和美国在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与气候问题有关的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在情况恶化之前立即加以解决。
本文概述了中国癌症治疗和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近年来,中国对全球技术领导地位渴望推动了对人工智能大量投资,以促进国家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全球繁荣的目标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门户”和“一带一路”倡议是潜在的互补。
印尼的矿产原材料储量、泰国的汽车工业基础、马来西亚在电机电子行业的经验、越南的国际布局以及新加坡在研发测试领域的优势等,再借力中国在电动汽车工业的丰沛资源,可以全面优化东南亚电动汽车“自上而下”的产业链。
显示 8091 条中的 1821 到 18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