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安全在二十国集团议程中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是巨大的。今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巴厘岛开会时,应考虑共同保障粮食供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并考虑可能达成协议的领域。
由于其不利于健康,印度严格禁止消费任何形式的再生废弃食用油脂(UCO)。然而,根据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FSSAI)的估测,印度产生的再生废弃食用油脂有近60%通过家庭和商业再利用重新进入食物链。
非同质化通证(NFT)为新时代和当代艺术家创造一个新的、更易于接近的市场。它对各博物馆也很有好处,因为在这个资金不足的领域,博物馆通过出售享誉世界的艺术品的NFT来融资。尽管存在有助于扩大市场、筹资和减少数字复制品这些优势,但不受监管的NFT领域并没有给艺术家、收藏家和卖家提供预期的安全。
全球反垄断者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对未来国际并购活动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
抗生素耐药性已是重大全球问题。今天,耐药性感染每年造成约127万人死亡——如果不采取全球行动,可以预期未来几十年死亡人数将急剧上升。这一挑战本质上是全球性的,但中低收入国家在耐药性相关死亡和疾病方面受到影响最为严重。
作为竞争和反托拉斯法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购政策在防止收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加拿大和国外现行并购法低估了收购交易可能对竞争造成的损害,高估了旨在减轻这些损害补救措施的效力。本文为加拿大提供建议,以确保其并购法符合现代经济需要。
反倾销措施在未来更有可能扩大,因为与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相比,反倾销措施相对容易实施,而且会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本文研究了反倾销措施的扩散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说,该国要想确保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就必须采取更多措施,防止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的营养损失与浪费。
随着气候危机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可能是印度未来几十年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印度迫切需要意识到气候变化对其长期粮食安全构成的重大挑战,并采取紧急措施。
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粮食、水和能源安全。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严重加剧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未来粮食价格上涨。此外,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增加对土地和水资源使用的竞争,这可能会破坏农业食品生产。
价格细分是企业在不同群体之间不同需求市场中增加利润的常用策略。最近,基于性别的包装消费品细分因所谓的“粉红税”而受到抨击,在这种情况下,面向女性的商品比面向男性商品更贵。粉红税令人担忧,因为它会加剧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
在全球范围内,从2014年到2021年,严重缺乏粮食保障的人数增加了3.5亿以上,从5.65亿增加到9.24亿。这种增长势头在2019年至2021年间尤其强劲,影响到2亿多人。2021年,近23亿人即世界人口的29.3%处于中等或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态。到了2022年,几乎所有指标一片飘红。
“重新利用农业补贴”的建议旨在改善营养和减少气候变化影响,本文就此提出一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拟议中的创新对这两个目标是否有很大影响。第二个问题是,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项目是否有助于改善全体人口营养目标。主要发现是,解决一个目标的举措可能以牺牲另一个目标为代价。
通过改革频谱费用和评估方法并加强监管权力,墨西哥可以促进其电信部门竞争力。降低频谱费用可以促进墨西哥对未覆盖行业和新5G网络投资。这也将增加墨西哥政府从频谱中获得收入,因为更多频段频谱将出售给运营商。
印太经济框架(IPEF)非常重视协调数字贸易与标准。虽然它在市场准入和降低关税方面不具有约束力,但它可以极大地影响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与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印度激烈的保护主义政策在这个平台上可能会不起作用。
中国已把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种子已被明确地称为农业的“芯片”。
当人工智能系统输出没有人设想的发明时,会发生什么?抛开美国专利法和相关法规现行语言要求,作为一个政策问题,本可获得专利的发明,是否会因为在创造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而无法获得专利?
《数字服务法案》(DSA)是更新2000年电子商务指令里程碑式立法,目前正处于欧盟机构全面批准最后阶段。该法案部分内容可以为美国政策制定者提供经验教训。欧盟明确指出,DSA协议不仅是保护用户权利的工具,也是“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的工具。简而言之,该法案旨在对抗“大型科技公司”的力量。
随着欧盟立法机构制定《人工智能法案》,他们开始讨论通用人工智能(GPAI)监管问题。欧盟理事会提出的改变,将采取非同寻常且有害措施,规范开源通用人工智能。虽然该提案的初衷是确保这些工具更安全使用,但它将使开源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承担法律责任,破坏其开发。
《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于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它被称为欧盟“史上最严”条例。然而,《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已经表明,要坚持这样的数字规则是多么困难。
显示 1119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