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围绕“可溯、可诊、可治、可防、可控”,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5大主攻方向,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
由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集团)牵头,多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的“中资医疗医药应急保障体系互联网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揭牌。
无论是脊髓灰质炎还是新冠病毒,要防控这类传染性疾病就需要有效疫苗。在4日下午举行的全球疫苗峰会视频会议上,参会的30多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发出了携手合作、推动疫苗可及性以抗击疾病的呼声。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日10时(北京时间4日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29281例,达到6416828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842例,达到382867例。
韩国行政安全部3日公布卫生疾控部门改组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应对能力和专业性,增强疾控部门独立性。
据巴西当地媒体3日报道,已有2000名巴西人报名参加了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这是这种候选疫苗首次在英国之外的国家进行人体测试。
中德两国高校科研人员近日合作发表论文说,他们利用一种高导电性的二维材料和多孔结构的聚乙烯醇缩丁醛,制备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柔性压阻传感器,未来可广泛应用在可穿戴医疗领域。
近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等系列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意大利、瑞士、苏丹、日本、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等国的专家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分享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经验,呼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世界银行集团专注于新兴市场私营部门的国际开发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2日宣布,将向中国一家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药品公司提供3.5亿元人民币贷款,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湖北及中国欠发达地区居民更好获得药品和医疗用品。
以色列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疫情期间,我们从中国学习了很多”,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院长迪娜·本·耶胡达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1日在线发表研究说,综合分析显示,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有助降低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并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5月29日,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发动成员组织爱德基金会,与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菲中友好协会、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菲律宾针灸学会共同举办“云端对话”系列活动之中菲民间组织疫情防控线上交流分享会。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共同主办,中德科教园参与协办的“中德健康云对话”5月30日举行。
伊朗卫生部31日宣布,当地时间30日中午至31日中午,伊朗新增确诊病例2516例,累计确诊已达151466例。伊朗成为继土耳其之后中东第二个确诊病例数突破15万的国家。
当地时间5月27日,阿联酋湖南商会联合会员单位中联重科海湾分公司为迪拜侨界疫情防控物资应急储备中心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这批物资包括20000个一次性口罩和170盒连花清瘟颗粒。
多名以色列医学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疫苗是“最大的希望”之一,推进新冠疫苗研发需要更多国际合作。
5月23日,应塔吉克斯坦政府邀请,中国陕西省赴塔联合工作组乘南航包机从西安赴塔,协助塔方提升防控能力,分享中方抗疫经验,慰问在塔中国同胞。工作组一行14人,由呼吸内科、重症医学、护理、中医内科等多名医学专家组成。
鉴于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委员会近日对用抗疟疾药物羟氯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提出反对意见,法国政府27日在官方公报网站上发布一项新法令,决定将此前通过的允许在法国医院中使用羟氯喹治疗新冠患者的规定予以废除。
以色列国防部26日发表声明说,其下属的以色列生物研究所发现两种用于治疗戈谢病的药物可有效抵抗新冠病毒。
巢湖市全面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和培训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开展宣传,提高辖区参保人员对医保电子凭证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显示 5396 条中的 4221 到 42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