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30日联合解读《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并发布第二批30项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额52.9亿元,主要聚焦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从多维度影响海外项目,包括在建项目被迫停工或者放缓施工进度;在手定单减少,经营面临困难;相关影响也将是长期的……为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企业和机构都采取了创新经营模式、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排查法律合规风险等应对举措。
罗马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讯部长博德27日表示,罗马尼亚在新冠疫情期间没有关闭道路基础设施建筑工地,公路、铁路、地铁、水运、航空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都保持开放状态。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粤港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在初具规模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不仅将之作为推进自身发展的重大机遇,还立足独特区位优势发挥桥梁作用,推进大湾区向东盟进一步开放,助力区域融合协作。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联合以色列经济部、博鳌乐城先进医学科技转化中心、以色列出口与国际合作协会等单位22日举办了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大型国际线上推介招商活动,超过150家以色列生命科学企业通过线上与会。
记者16日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今年湖北省新设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首批确定启动先进存储器等8个专项,资助总金额达8000万元,专项实施周期为3年。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15日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总规模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在首期存续期间主要投向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同时适当投向其他区域。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记者从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我国计划2020年至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29万亿元,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工程实施后,预计可新增防洪库容约90亿立方米,治理河道长度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约2800万亩,增加年供水能力约420亿立方米。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产业不断升级。上海张江集团最新表示,将携手合作方,在张江科学城建设“机器人谷”,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生产生活。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巴西基础设施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8日共同举办中巴基础设施合作在线交流会,探讨推动疫后基建合作以提振经济。
旅游业一直是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创收行业和经济增长引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西兰旅游经济收入呈断崖式下跌。6月9日疫情防控级别下调至最低一级后,新西兰经济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常态,政府也采取了多项举措重新点燃这个经济增长引擎。
新西兰旅游部长戴维斯近日宣布,将斥资4亿新西兰元助力重振国内旅游业。新西兰政府近期不断推出新举措,试图通过向旅游企业注资、建议缩短周工作时间等方式刺激旅游经济。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6月30日向德国电池企业Varta授予一笔3亿欧元的资助款项。这是德国政府大力资助本土电池业发展的一部分。
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老挝中华时报社合作打造的“新华丝路”双语信息专栏,近日在老挝《中华时报》多语种移动客户端上线,以本地化传播方式满足老挝受众对中国经济信息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信息的需求。
发展智能制造是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记者从16日举行的上海市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大会上获悉,上海正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进实施“100+标杆性无人工厂专项行动”,到2022年建设100家标杆性无人工厂、打造1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培育10家世界一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家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非洲大陆,地摊等非正规市场是不少家庭购物去处的第一选择,也是许多人谋生的唯一出路。城市化的推行,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使得小商小贩成为非洲城市的流动风景。
山东省政府8日公布关于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有关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记者从福建省商务厅获悉,今年前四个月全省实际利用台资同比增长近九成,贸易总额也呈现逆势增长,闽台经贸合作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显示 1216 条中的 281 到 3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