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关系协会专家Alyssa Ayres在《美印关系》一文中表示,外交关系协会(CFR)独立工作组研究发现,如果可以维持当前的经济增长率,未来二三十年,印度可能成长为另一个1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
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前秘书长拉加万先生(B.S.Raghavan)表示,莫迪的选前演讲鼓舞了印度,使人们深受启迪。莫迪能言善辩,头脑敏锐且有着彻底改变印度现状的潜力,气魄胆略俱佳。但对其上任后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效,拉加万就不这么乐观了。莫迪上任一月之后,便有迹象表明其在治理上的无所作为和想象力的欠缺。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沿线各国响应并合作的跨国经贸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开启全新的国际合作。《新丝路密码》摄制组远赴重洋,采访了哈佛大学美中经济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云龙。倾听他是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如何看待中美布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
2016年6月12日至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出席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这是她任内的第九次访华之旅,这表明,2014年中德发表的《关于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所确立的双边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除常规问题外,对于下任澳大利亚总理来说,所需处理的更敏感的外交关系问题是在于印尼的死刑。表面看来死刑问题现虽已搁置,但是澳大利亚司法部长却不断要求提出新方案。这一问题最的棘手之处在于两国都高度敏感死刑问题。
《欧洲经济区:脱欧风暴中的安全港湾》由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Richard Whitman于6月27日发布。文章表示,欧盟和英国追求一种基于欧洲经济区(EEA)的关系将会使双方在英国脱欧爆发后找到他们的立足点。英国退欧公投结果给英国的世界地位带来了可怕的挑战。现在首要的是为英国与欧盟的未来关系设定清晰的路线图。
菲律宾军方虽支持杜特尔特重启同菲共的和平进程,但释放政治犯和其他向左翼示好的举动或许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处理不当,杜特尔特的政策或将致其与军方关系紧张,这比阿基诺导致菲中关系紧张的安全政策更让人担心。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访问,中俄同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该声明是双边关系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两国围绕国际法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立场阐释与澄清。
尽管近几个月来尼泊尔和印度间的关系出现动荡,但已再度步上正轨,目前的双边关系可谓“极好”。在今年6月-7月期间,尼印双方开展了13次会议,可谓双边关系深化的证明。尼方致力于区域稳定并希望同时与印度和中国开展建设性往来。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明确表示,是时候修复土耳其与多国的邦交关系了。因此,土耳其与以色列和俄罗斯实现了和解。邦交正常化可能帮助土耳其克服恐怖组织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阻碍,但这一措施代价高昂。随后土耳其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尽管这一措施引起了恐怖袭击,但是埃尔多安修复多国关系的措施应该视为土耳其的成功之举。
德国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转变为行动的努力需要在以下两方面找到平衡:利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变革性所带来的机会及德国具体的治理优势和挑战。要想成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国内外目标,德国需要利用其已被时间证明有价值的制度流程,但同时还需要引进新的改革和方法。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Simon Johnson在《英国退欧,美国从中受益还是受害?》一文中指出,英国投票退出欧盟已经动摇全球金融市场,英国中短期经济增长前景被严重削弱,而且此事对欧洲其他地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倡议的亚投行在筹备的关键节点上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阻挠亚投行的小动作则接连遭遇抵制。在国际舆论看来,前者代表着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后者代表着美国重大战略失误。更有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向美国的国际主导地位发起的挑战,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重构国际秩序,俨然已成为“领导型大国”。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快速地站立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其一举一动都在成为聚光灯的焦点。尽管有不少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十年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即便这种假设成立,中国在经济质量特别是综合实力方面,都很难全面超过美国,对于这一点,中国的有识之士应该都有着集体性的共识。因此,在未来至少20年时间里,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应该就是如何当好世界第二。
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今日登场,看点颇多。中国政府近年来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欧盟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新任欧盟领导人容克去年底也提出一份旨在重振欧盟经济的欧盟投资计划――容克计划。中欧发展战略如何对接?欧方如何回应“四大伙伴”倡议?这些都值得关注。
"一带一路"战略是开放包容的合作框架。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期,应积极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通过"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交往互鉴,同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会。
2015年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真正引起全世界关注的一年。而对于韩国人来说,年初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这一年的中韩关系也继续向好。
巴林作为海湾地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较发达国家,巴林的投资环境良好,是中国打开海湾地区市场乃至通向非洲的重要门户。总的来说,中国与巴林两国关系正处于机遇期,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巴林政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相契合,两国在金融、旅游、通讯等众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以色列国地处亚洲西部,西面和南面分别被地中海和亚喀巴湾环绕。陆上接壤或临近的国家有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等。以色列自然资源贫乏,气候属于地中海式气候。以色列建国于1948年,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总体来说,在中东地区国家中,以色列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政府更迭平稳,且政策连续性好。现任政府在法定任期内垮台的可能性较小。2014年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以色列商务环境在全球排名第40位,属于在中东地区开展商务活动的首选之地。
近年来,中马经贸往来密切,2013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马来西亚于2015年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并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因此,对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和政治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显示 5144 条中的 5061 到 50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