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起义以来,尤其是2016年军事政变未遂后,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发生了180度转变:从坚持“与邻国零问题”的外交原则到越来越依赖军事手段来实现其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没有影响中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可以认为中国的地缘战略影响力实际上可能已经扩大。尤其是西方政府犯了一系列地缘战略错误,使北京几乎没有受到挑战地扩大其影响范围。
澳大利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国未来政治方向的影响。尽管一个威权主义的美国并非不可避免,但朝着这个方向的一些举动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将削弱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密切关系。
拜登政府提出“印太经济框架”大纲,作为美国在这一至关重要地区进行经济接触的工具。在亚洲实行可靠和持久的经济战略对推进美国商业、外交和战略利益至关重要。
2022年1月1日,法国担任欧洲联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距离上次已过去14年。让欧盟更有权力、发展欧洲增长模式、推进绿色议程、推动欧盟成为印太地区的稳定力量、深化与非洲联盟的联系、重组申根地区,这些是法国希望在任期内实现的几个目标。
2022年伊始,现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对缅甸进行了最令人期待的访问。这次访问引起相当大的争议,因为这次访问会被认为是向着赋予缅甸军政府合法性迈出的一步以及承认最近的政变——这正是缅甸被排除在前几次东盟会议之外的原因。
欧盟在供应安全方面的思维“转变”提供了新机会,但仍存在重大分歧。供应安全是芬兰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概念,但尚未在欧盟层面扎根。然而,近年来,欧盟开始越来越重视许多供应安全问题。
冬奥会是中国展示其成就的又一次机会。中国正在招待数十位出席冬奥会的国家领导人,这是一个新兴世界的象征,也是中国和俄罗斯未来可能如何合作的象征。
多极主义再次击败了秉持全球主义的单极主义,而且这次只用了几天时间,而不像叙利亚战争那样花费了几年时间。全球主义已经没有能力“维持”其战略规划,日渐失败,前景黯淡。
2021年11月15至16日,为期两天的欧盟外长和防长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各方在会上重点讨论了“战略指南针”文件草案。作者认为,草案存在明显的不足。
土耳其对战略自主权的长期追求、全球权力关系的转变以及中亚各国政府推行多方外交政策的愿望,促使土耳其成功地加强了其在中亚的活动。不过,作者认为,土耳其在该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潜力有限。
机构能力建设(ICB)项目能否在提升美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同时改善安全治理?根据过去的研究、对ICB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采访以及对4个非洲国家ICB工作的评估,作者研究了美国在非洲伙伴国家政府安全部门的ICB项目及其在战略竞争中的潜在作用。
欧洲非常容易受到出于政治动机天然气供应中断的影响。这种情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但建立欧洲战略天然气储备的进程可能会立即向俄罗斯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即欧盟正在觉醒。
中国在虎年面对的挑战引人关注。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介绍了中国在新的一年中可能面临的十大挑战。
作者在文中表示,中美之间竞争加剧,将对加拿大国内和全球利益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美国寻求通过与盟友和伙伴集体方式与中国竞争和对抗,华盛顿将越来越多寻求渥太华的支持。
中国历代领导人都相信,只要国家内部稳定繁荣,外部问题便容易解决,至少可以借助军事或是经济手段。在全球危机背景下,中国战略文化的上述重要特点便充分体现出来。与北京发展关系时,各国需对此加以考量。
欧洲有的国家认为,与美国团结一致不容商榷,这是外交轴心,而有的国家则认为,可以与美国作盟友,但这并不意味着结盟。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中国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竞争者,有时是对手。但争夺世界领导权不是欧洲的目标。这是美国的目标,而且只是美国的目标。
2021年是混乱加剧的一年,也是疫情的第二年。2021年是旧世界秩序继续瓦解的一年,新秩序的轮廓开始出现。
欧盟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可以被概念化为“多层次”的行动。多层次性是指干预国外危机的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欧盟在所谓的危机和冲突综合方法中对此进行了阐述。
在2021年9月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会晤中,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外长们表示倾向于恢复与伊朗的核协议(JCPOA)。这表明沙特和阿联酋对伊朗采取了更加和解的态度。这种转变可能对中东的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显示 5191 条中的 521 到 5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