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结束后的30年里,没有哪位美国总统在进入新的一年时,面对如此巨大的地缘政治和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它们交织在一起,就像一个“戈耳迪之结”,只有大胆的行动才能将这个难题解开。 在美国存在严重的政治分歧,而国际社会也缺乏信心的情况下,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外部和内部风险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大约40年的时间里,西方和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展开了对双方都有利的相互交往。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相互脱钩的过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管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影响和避免冲突风险。
与东盟一样,欧盟重视建立伙伴关系和加强多边合作。与此同时,欧盟进入印太地区或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大国竞争局势。本文探讨了欧盟印太战略的各个方面,并研究了其方法与东盟的“印太展望”的相似之处,以及这两个地区集团如何在实施各自的战略中进行协同。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北京现在肯定认识到它需要自己的阿富汗政策,由于存在太多利害关系,它不能再将决策外包给巴基斯坦。中国也可能会反思其在印度北部边境相关活动的成本/收益。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重新审视其南亚战略,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再平衡。
尽管对澳英美联盟反应温和,但印尼仍有底线。第一,澳英美联盟不应以追求“苏联式”的遏制中国为目的,而应以维护美国的地区地位为目的;第二,印尼不希望当下的地区力量重组会削弱其非均衡性能力,进而损害其战略自主权;第三,澳英美联盟不应该是一个排他性集团。
美国的“红蓝之分”现已极为严重,由此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某种分裂。美国国内近乎绝望的情绪正在促使中国精英阶层形成截然相反的情绪。中国精英阶层越来越确信,他们的国家正在超越美国,并将最终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南极条约理事会成员需要考虑如何回到正轨,认识到南极管理方面合作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们需要制定一个路线图,消除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的障碍,并加强基于科学的渔业管理决策。
在发展和缅甸的关系时,美国和泰国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 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和疫苗合作。2.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人道主义缓冲区。3.考察缅甸危机对区域跨国犯罪的影响。
随着原子武器和尖端常规武器的发明,在核俱乐部中针对国家发动动能战的风险太大而无法承担。因此,国家之间的战争,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现在是在灰色地带进行的,软实力和非常规手段主导着军火库。随着国家间爆发直接战争的频率不断下降,灰色地带交战将越来越突出。
毋庸置疑,美国在中东的军力有所减少,即使还没有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带来根本性战略的变化。美国决策者正开始看到这种军力减少的副作用,而其中一个副作用恰巧是中东国家政府对和平解决争端越来越感兴趣。
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美国的安全关系和中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不一致。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如此重大的地区利益和深深的互不信任,这表明中东和北非可能再次成为大国竞争的舞台。
2019年,中国超过美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外交网络:中国拥有276个驻外机构,而美国有273个。半个世纪前,中国向联合国派出了首支外交代表团。如今,它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经费的第二大贡献者。中国外交为其成为每个大国不可或缺的经济伙伴的宏大战略提供了支持。
英国脱欧从根本上改变了欧盟与英国的关系,新关系远比原先预期的要遥远和具有挑战性。过去4年的信任丧失和当前的政治局势都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和英国之间的疏远和分歧越来越大。这引发了关于《贸易与合作协议》(TCA)的问题。
西方的舆论导向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爆出内幕新闻,声称中国正试图统治全世界,但如果你真的研究这些说法,只会发现证据表明中国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多极世界。
从2014年所谓“向东转”进入活跃阶段起,俄中政府在所有重要外交问题上步调一致。对中国来说,这种关系模式尤其宝贵。汉学家米哈伊尔·卡尔波夫认为,无论如何,莫斯科依然是北京的重要伙伴,因为中国经济需要的大部分烃类化合物来自俄罗斯。
基辛格说:“美国更注重压倒性的军事实力,中国则更注重决定性的心理影响。一方或者另一方迟早会出现误判。”危险在于,情感因素——尤其是在价值观问题上的情感因素——挑起了每个参与者认为的决定性的意志考验,而这些考验可能会升级为热战。因此,美国和中国需要确保不会发生此类误判。美中关系的最大希望就是缓和。
最近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东地中海危机已经避免了最坏的情况,因为它再次演变为一场可控制的危机。但作者认为,尽管降级,危机的本质远未得到解决。任何新的勘探活动都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因此,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在欧盟方面,以解决危机。
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近期在达喀尔落下帷幕。2021年最大的收获是中国对非洲态度的显著转变——从通过现金帮助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在贸易和人力资本方面进行软合作。
美中竞争动态发展迅速,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非但没有促进更大的合作,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并助长了重新思考、重构和加强美国竞争地位的呼声。美国或许有能力抗衡中国的影响力,但中国的快速崛起意味着何时以及如何与之竞争的决定需要付出巨大甚至令人望而却步的代价。
湄公河是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地区,有13个涉及湄公河的政府间合作框架,而湄公河-恒河合作倡议一度是其中“默默无闻”的框架。然而,情况似乎发生了改变,该倡议的战略相关性正在加强。
显示 5191 条中的 621 到 6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