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制裁政策的修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拜登政府努力使制裁工具更有效地实现他的政治目标,同时降低政治和经济成本。与盟友协调限制措施也被视为一项重要任务。拜登谨慎但坚定地放弃了特朗普任期内出现的制裁范式。
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2月传播到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大陆,疫情的影响在各个次区域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人们担心这种大流行病会对许多非洲国家和非洲大陆的国际利益造成灾难性后果。本文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竞争的影响和启示。
后默克尔政府领导下的德国发展合作将不得不寻求新的合法性,因此德国决策者不应仅仅考虑地缘政治方法。虽然新执政联盟的政党(可能包括绿党)几乎不会有新的想法,但发展合作将受到右翼民粹主义者的挑战。然而,这种情况提供了机会,可以将地缘战略思维与基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更渐进的发展合作联系起来。
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目标,是进行“可控的战略竞争”,这要求美国及其盟友避免把中国妖魔化。
美国希望看到东盟起来反抗中国,但在中国日益上升的实力赫然显现的背景下,美国任何批评中国的表态都会因为现有的观点分歧和威胁认知而受到怀疑。
21世纪的全球领袖地位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逼入绝境,更不能公然或间接地为阴谋论推波助澜。相反,领袖地位意味着共情,并能向自己的伙伴和竞争对手学习。
“拜登主义”与特朗普的政策——而不是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在特朗普任内出现的新民粹主义现在正在拜登任内全面形成,标志着打破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的每位总统都遵循的新自由主义信条。
2020年至2021年期间,以色列与4个阿拉伯国家达成正常化协议。这被视为一个国际性突破。与此同时,自2018年以来,阿拉伯国家开始修复与叙利亚的关系。然而,这些事态发展并不意味着该区域正在走向和平与稳定。相反,长期冲突仍未解决,第三方行动者的威胁正在加剧。
近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对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或表明,拜登政府正在展示东南亚和东盟作为印太架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奥斯汀的东南亚之行意义重大,因为东南亚领导人越来越认为东南亚被前任和现任美国政府忽视了。
与特朗普时期不同的是,拜登政府官员没有直接诋毁中国共产党,反而寻求与中国官员沟通。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拜登政府对抗中国或与中国竞争的政治意愿减弱。
2021年6月14日,北约第32次峰会在布鲁塞尔举行,这个走过了古稀之年的军事集团在其峰会公报中处心积虑,首次正式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搬出一系列牵强附会、杞人忧天的理由,大段渲染所谓“中国问题”,大有磨刀霍霍、兴师问罪之势。这样的姿态和逻辑自然引发国人的警惕和反驳。
虽然俄罗斯将越南视为其在东南亚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但它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牺牲它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在吸引世界领导人到访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比美国更多,这表明北京的外交影响力强于华盛顿。
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里·库列巴近日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再次呼吁美国和欧洲提升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速度。这一呼声反映出美欧在对待乌克兰时,因为从地缘政治算计出发,产生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乌克兰成为美西方的“棋子”,另一方面却不想真心接纳乌克兰。
“中国威胁”正在以某些方式被夸大,这对美国外交政策战略来说适得其反,并会以危险的方式扭曲国内政治。
新技术是国家间权力的主要再分配者,也是塑造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欧盟一直主要从经济角度看待技术,无视它对其伙伴关系和自身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影响。如果欧盟不仅仅想成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真正的技术强国之间的调解人,它就需要改变其心态。
随着拜登上台,美波双边关系的未来可能会受到质疑。2021年上半年,双边对话的强度和质量骤降,这只能部分解释为美国政府换届的结果。此外,虽然围绕“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争议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作者认为,在美国拜登政府的领导下,美波双边关系整体将继续保持积极。
美国的对华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竞争,还需要更多内涵。美方需要清晰明确地向中方传递一种信息,即美方期待的美中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关系。
国际社会如何正确评估一个更加自信进取的中国?有人批评现在的中国外交过于霸道。但中国已不是从前的小猫,已经成长为大虎,老虎不会像猫一样行事。中国的确更加进取,但与霸道之间有很大差别。
到2022年3月,欧盟将提出一份安全与防务战略指南,该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为欧盟未来海事角色提供更明确的指导。这是一项具有挑战的任务。本文提出一个问题,即战略指南如何能够切实发挥欧盟作为海上安全提供者的作用。
显示 5197 条中的 1061 到 1080 条结果
内蒙古二连浩特:中蒙口岸交流繁忙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