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25商汇江西境外工商界代表赣鄱行中国(江西)-拉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浔举办。
近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与泰国澜沧江—湄公河六国经济发展促进会代表团就燕窝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技术展开专题研讨。
6月12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潘海平在活动上发表致辞时表示,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汇聚各方资源,形成更大合力。
车来船往,吞吐万千,夏日的天津港火热繁忙。依托港口这一独特优势,近年来天津不断构筑航运产业发展新生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依托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这一平台,中非各方都致力创新合作路径与模式,通过深化合作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也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能。
记者6月12日获悉,为服务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潜力,保险行业成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共保体。
6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科技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6月12日在湖南长沙开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6月12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广大外贸企业应变求新,各项帮扶企业的政策落地见效,货物贸易实现“量质齐升”,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和活力。
6月1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宣读了《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倡议共同推动构建创新驱动、开放包容、公平公正、共同繁荣、普惠可持续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6月1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开幕式上,大会共发布8项重要成果。
中非经贸博览会前,冈比亚农场主穆萨带着非洲产的中国杂交水稻稻米,来到袁隆平院士墓前,表达致敬和感恩。这是一位被杂交水稻改写人生的非洲农民的朴素心愿。
记者6月11日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了解到,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预计将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参会。中国是本届年会的东道国。
国家移民管理局6月12日发布公告,自2025年6月12日起,印度尼西亚公民可适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捷来华,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
6月11日,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海关总署6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中非贸易规模首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
越跑越快、越跑越畅、越跑越广,中欧班列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记者6月10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实施首月(4月27日至5月26日),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数量明显增加,退税金额显著增长,为吸引境外旅客来华购物、激发入境消费潜力提供积极助力。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0日表示,中方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企提供更多政策红利。欢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多方共赢。
显示 16756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