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蒙跨境铁路大桥24#墩首桩开钻,标志着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迈入实体建设阶段。
受访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关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有助于我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历经70多年的岁月洗礼、风雨考验,中非经贸已是怎样一番景象,又将携手打造怎样的未来?6月12日至1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合作共赢的“样本”。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6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湖南长沙举办。走进会展中心,记者看到,中国参展企业的讲解员正在为前来观展的非洲客户介绍多年生稻技术,非洲客户频频点头并不时记下要点。
中国新青委将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汇集全球青年力量,探索建立新时代国际青年交流交往合作新机制,奋力开创新时代青年国际合作事业新局面。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出入境口岸,目前有1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或站点的中欧班列经由这里出入境。
记者从6月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成果通报会上获悉,本届博览会经组委会审核发布的签约项目176个、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一届,项目数量增长45.8%、项目金额增长10.6%。
6月12日至15日,以“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在主展馆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内,来自中国和非洲的参展商、采购商、观众们热诚交流,共同探讨中非贸易新前景。
6月14日,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未来食品科技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
6月8日上午,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承办的“中亚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化官员研修班”顺利开班。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中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官员参加此次研修班。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正在湖南长沙火热进行。非洲特色产品漂洋过海与国产好物齐聚一堂,各界人士围绕“中非共行动 逐梦现代化”共商合作机遇,中国和非洲,远隔万里的两片发展热土多维度发力,携手共绘互利共赢新图景。
6月10日至12日,四川成都,骄阳似火,为期3天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此举行。四海宾朋跨越山海,在巴蜀大地再次相聚,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的资源型单一贸易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未来将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作出部署,以期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6月12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届科技部长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审议了上合组织相关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研讨了多边科研项目遴选工作进展,与会各方交流了各国科技发展政策和推进科技合作有关进展情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6月13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在湖南长沙成功举办。
6月13日发布的《中非经贸指数报告(2025)》显示,中非商品进出口贸易额从2005年的不到40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2800亿美元,增长六倍;中非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从2005年的73.9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18.66亿美元。
6月13日发布的这两份报告显示,从2005年到2023年的18年间,中非商品贸易额增长超过6倍,农业、制造业与数字服务贸易等领域则以超越整体增速的势头,推动中非贸易从过去的资源型单一贸易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
6月13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湖南中心主任万方明在活动上表示,中非经贸合作早已超越商品交换,正成为重塑发展逻辑的深度变革,智库正是这场变革不可或缺的“思想引擎”。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3日表示,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成果。目前,中国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的229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的100余个城市。
显示 16756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