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闭幕。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的见证下,杭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称号,杭州市临安区被授予“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称号。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首次落地亚洲,为何选择杭州?获得“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荣誉背后,杭州又有哪些生态密码有待解开?
2025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暨传统医药产业大会9月25日在南昌开幕。大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信息交流平台正式上线。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外资企业首发多项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最新成果。ABB集团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韩晨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正引领产业变革浪潮。ABB通过本地化战略,正在持续推动先进技术在中国市场落地。
云海翻涌,峡谷如裂,625米高空,钢桁梁悬索桥横贯天堑。1420米主跨,21项专利,抗风抗震,中国工程师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夏泽翰曾多次到访中国,深入调研中国在治水实践、生态保护与文明传承中探索出的人与“水”共生之道,认为这些经验正为全球水安全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9月24日,“云南号”国际货运列车迎来开行一周年。自2024年首发于昆明市晋宁区腾俊国际陆港以来,该专列依托中老铁路高效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42对,运输总量达12451吨,货物涵盖水果、化肥等多个品类。“云南号”已发展成为中、老、泰三国跨境流通的重要纽带,为区域经贸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9月20日,一批货值18.4万元的老挝茶叶经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监管合格后顺利抵达昆明。这是首批通过中老铁路进口的茶叶,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又添新品种。
9月18日,第二届“钻石六边”暨滇柬智库论坛在昆明拉开帷幕。在全球变局与区域发展需求交织的当下,中柬铁杆友谊正以务实合作书写新篇,以“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为锚,把安全、发展、民心拧成一股绳。
9月19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记者采访行活动在昆明举行。来自乌拉圭、阿根廷、古巴、墨西哥、巴西、萨尔瓦多、秘鲁、智利、哥伦比亚9个拉美地区国家的18名媒体记者探访国内规模最大的“藻水共治”一体化平台。
作为2025欧亚经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开行主办的2025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分会于9月23日同期在陕西西安举行。本届金融分会以“以高质量金融合作服务共同推进现代化”为主题,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政府官员、银行家和企业人士共110余人参会。
2025欧亚经济论坛2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西班牙、英国、印度尼西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代表共聚一堂,围绕产能合作、规则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创新、协同治理等五大主题板块展开深入对话交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5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媒体注册报名系统于9月24日至10月14日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23日表示,中方愿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各方深化互联互通,携手推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让开放合作的红利更多惠及人民。
9月22日,为期7天的中缅技术转移国际培训班(茶叶实用技术专题)在芒市开班。本次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深化中缅双方产业合作、推动技术转移,提升茶叶品质、延长产业链的核心技术。
近日,2025中国—东盟市长论坛在广西桂林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共建美好家园 同筑中国—东盟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共同关心的城市更新、新城新区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且富有成果的交流探讨。
9月22日,宁波舟山港开通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标志着该港首次将航线延伸至北冰洋,为外贸企业拓展国际物流新通道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彰显出中国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
2015年,兰州大学携手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47所高校在敦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旨在共建高等教育共同体。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介绍,十年来,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如今已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的197所高校。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月22日表示,中国欢迎全球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扎根中国,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成就个人事业的发展。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给中国打出一个亮眼的“分数”。
显示 17357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开幕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