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安:从“丝路”迈向“硅路” 抢占“一带一路”信息高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1-22 16:13:00

西安软件园

新华社信息西安1月22日电 (记者李勇、张骏贺、李华) 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古城西安已集纳2000多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年产值达到1800多亿元,以创新科技驱动“数字引擎”,助力古“丝路”迈向新“硅路”,正在成为“一带一路”的信息高地。

“AR”“VR”新兴产业成为市场“蓝海”

在科技创新领域,增强现实(简称AR)与虚拟现实(简称VR)产业无疑是一片高速增长的“蓝海”。西安作为全国最早布局该产业的城市之一,涌现出近百家AR与VR领域的创业公司,在技术和产业孵化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10月,西安高新区主办了引自于美国硅谷的首届世界AR(亚洲)博览会,并与国际AR协会等机构联合成立国内首个国际AR产业基地和全球首家AR产业孵化器。

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立明介绍,此次博览会是国际AR协会第一次离开美国本土落户其他国家。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由AR行业公认的协会牵头组织,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等54家知名企业、2000多位嘉宾参与,展出500多种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西安具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必将成为AR与VR产业的领军者。”朱立明说。

“西安研发”看齐世界标准 凸显自主创新“硬实力”

成本洼地、人才高地、产业热土,带动许多一流软件企业选择了“西安研发+北京市场+深圳制造”的产业布局。

西安斯凯智能公司就选择了这种布局,公司创始人桂小琰说,“企业生产在深圳、市场在北京,研发在西安,实现区位资源的优势互补。”其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飞行器,在智能跟拍领域已是国际领先。

作为科教重镇,西安软件产业的研发水平正与国际一流水准看齐。目前,西安软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达到280多家,“软件企业、软件产品”双认定企业达800多家,软件著作权累计达5000余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著作权近7件,在行业标准、技术成果等方面国际领先。

“与一线城市相比,西安成为软件产业研发布局‘焦点’城市,体现了西安自主创新的优势和特点,将加速西安建设‘数字信息丝绸之路’核心区。”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

企业“扎堆”营造产业生态“西引力”

“我们选择在西安,看重了西安软件产业的生态氛围。”西尚科技公司董事长刘洪涛说,得益于软件园的优越生态,其公司“宅生活”项目今年交易量已达到3000万元以上。

集纳90%以上企业和产值的西安软件园,近年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共建立11个产业联盟,2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专业IT人才服务平台和1个未来学习中心,目前拥有企业1880家,吸引就业15万人。

除了本土中小企业,西安也吸引了国际高端企业的研发中心“扎堆”。韩国三星下属的三星电子研究院和三星SDS两个全球研发中心,IBM、华为等25家世界500强都在西安布局。

2016年以来,美国高科技投资型孵化器PNP和谷歌Google AdWords体验中心也相继进驻西安软件园区。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安建利说,随着软件产业专业孵化器走向专业和高端,园区服务模式正从“保姆式服务”向“产业助推”模式转变,增强了西安软件产业的“西引力”。

相关推荐
古韵与未来交响 科技文化共激荡——从丝路旅博会看产业新趋势

4月18日至20日,以“促进文旅消费 激发产业活力”为主题的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举行,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及18个国内省(区、市)的187个代表团、803家企业参展。

西安至欧洲方向新开通4条全货运航线 累计开通国际全货运航线32条

日前,在2025年全货运国际航线集中开航暨“枢纽对枢纽”航线加密启动仪式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宣布今年一季度已与2家格鲁吉亚的航空公司合作,新开通4条、新加密1条西安至欧洲方向全货运航线。至此,西安累计开通的国际全货运航线达32条。

西安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4月7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西安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通过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在内外开放协同中推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