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在南宁正式启动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5-09 15:16:33

新华丝路南宁5月9日电(记者邱俊、何丰伦)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和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研发的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9日在南宁正式启动,并计划于今年9月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向全球发布指数信息。

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将繁杂的气象、经济、社会等领域数据进行指数化分析,对中国和东盟各国气象基础设施、仪器装备、技术服务水平、防灾减灾能力、气象服务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客观科学评估优劣势,深化气象技术和服务交流与合作。

图为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签约现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国平说,通过研发和落实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东盟各国在气象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切实解决供需双方对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区域气象多边合作,拓展气象服务市场,积极为世界气象合作和东盟区域内气象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气象合作“南宁渠道”作用日益凸显。论坛通过的《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以下简称《南宁倡议》)为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加强区域气象灾害监测与共同防灾合作提供了清晰路线图。

钟国平说,目前,《南宁倡议》的各项落实工作正在向纵深推进。研发和实施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正是扩大论坛成果、推动倡议深入落实的一项有效举措和有益尝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成员、自治区信息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周飞表示,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和“数字广西”部署的创新型重大项目。期待中国经济信息社和自治区气象局继续充分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地域优势,借助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的平台桥梁作用,通过资源互补、强强联手,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平台优势、传播渠道,共同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促进区域内气象合作。

中国经济信息社广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韦大甘介绍,2017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发布的《中国气象发展指数报告(2017)》,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项目是其进一步的延伸、实践和落地。从今年起,中国—东盟气象发展指数将在每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发布主题国年度气象发展指数,并将成果向全球进行持续发布。此外,该指数还将依据气象大数据,适时研发旅游、交通、农业等气象衍生信息产品。

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经济信息一体化管理和经营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新华社经济信息采集、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用户服务等。目前,中国经济信息社承担着“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信用”“新华指数”四大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任务。

相关推荐
2024: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最强音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前行的,是持续活跃的经济信息国际传播活动。2024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协助各类传播主体开展了387次经济信息全球传播,通过英、法、德、日、韩、泰等十多种语言,面向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主要地区落地,实现平均每条信息被625家次海外媒体渠道刊载的传播效果。

周密: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9月20日,中国经济信息社策划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外媒行”系列活动在重庆宣布启动。

中经社董事长潘海平:以高质量经济信息服务助力高水平中非关系发展

7月25日,以“中非之‘智’助中非之‘治’”为主题的中非媒体智库交流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潘海平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经社将以经济信息服务和媒体智库合作为抓手,持续推动中非媒体智库机构精诚合作,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