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食用菌产业助农就业增收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11-05 12:47:04

新华社贵阳11月4日电(记者施钱贵)“走路上下班,我们不但住上了新房子,政府还帮助找工作。”55岁的耿明飞告诉记者,2018年,一家人从贵州省盘州市保田镇枯鲁底村搬迁到盘州市盘南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她一直在附近的食用菌厂上班,每月工资2400元,加班多的话每月工资有近3000元。

这是贵州省安龙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园区风貌(2018年8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盘州市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冯全昌介绍,这个安置点住着来自周边5个乡镇的13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置点附近配套建设了食用菌生产基地等,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冯全昌说,安置点的配套产业逐渐成为搬迁群众增收的“稳定器”。

“家门口有产业,还出去干啥!”提起发展食用菌产业,菌农郎方高说,种植食用菌后有了收入,不必再外出打工。

郎方高原来住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海子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一家5口搬到安龙县城。近年来,安龙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郎方高居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被命名为“蘑菇小镇”。

当地群众在贵州省安龙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园区采摘香菇(2018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今年,郎方高承接了3个大棚,每个大棚可种1.5万棒香菇。“这些大棚是政府出资建的,免费给我们易地扶贫搬迁户使用,种香菇的主要成本是购买菌棒。”郎方高说,种出来的香菇由当地企业收购,并提供技术指导。企业承诺每个菌棒保底利润1.5元,价格高了就随行就市,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能挣8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食用菌是贵州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全省88个县中,有85个发展食用菌产业,其中重点县30余个,规模化栽培食用菌30多种。今年前三季度,贵州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5亿棒,产量111万吨,产值144亿元。

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腊水村村民在林下种植点采摘木耳(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食用菌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何光前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未摘帽的9个深度贫困县和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3个已摘帽县,今年前三季度共种植食用菌8.65亿棒,带动贫困人口超过8.5万人,人均增收1633元;提供就业岗位13.9万个,其中新增岗位1.1万个。

村民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内工作(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信地村群众对菌棒种植棚架进行固定(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这是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棚(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相关推荐
贵州首次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

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内鸣笛启程,驶向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这是贵州地区首次按集装箱整列班列组织开行至广西北部湾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贵州开行首趟中老跨境货物列车汽车专列

10月28日10时许,一列装载28台“贵州造”新能源客车的出口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开出,预计7天后抵达老挝万象。这是贵州首次整列直发的中老班列,也是贵州本土生产的新能源客车首次出口老挝。

海外客商中意的山坳有何“蘑”力

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香菇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由“一菇独秀”发展为“多菌齐放”,拓宽了当地民众增收致富渠道。如今,这座西北小城一朵朵鲜嫩的香菇不仅走出国门,还鼓起了当地菇农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