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重庆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不断凸显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09-02 16:34:56

中欧班列如今成为撬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杠杆。过去,重庆等西部内陆地区国际物流周期过长,难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中欧班列开通后,西部地区可以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国际产业格局。

2022年6月22日,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近年来,重庆内陆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不断凸显,通过中欧班列串联起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已累计引进外商投资超千亿美元,吸引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近300家,拉动外贸进出口总货值近4000亿元,由中欧班列(重庆)带动的外向型产业实现年均13.9%左右增长,内陆开放“排头兵”地位不断得到夯实。

信息技术(IT)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中欧班列也正是因IT产业发展需要而诞生。中欧班列(重庆)的稳定高效开行,吸引了全球数百家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落户,助推重庆实现了IT产品产量全球“八连冠”,形成“品牌+代工+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重庆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不断激发。自2017年以来,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运输IT产品货值近1200亿元。

2022年6月30日,中欧班列(成渝)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顺利发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疫情以来,中欧班列(重庆)助力本地复工复产和稳外贸大局,为重庆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顺畅运行注入“强心剂”。中欧班列的发展为重庆成为中欧国际铁路邮件及货物全国进出口集散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依托于中欧班列整车等重要项目运输,推动了保时捷、奥迪西南地区常态化分拨中心的建立以及博世等重要项目的引进,有效促进了重庆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2022年1月25日,中欧班列起点联合巡逻队成员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货场对作业车辆进行现场指挥。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今年5月,重庆获批成为首个可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运邮的城市,进出双向铁路运邮新篇章正式开启。多年来,重庆先后成为首个突破国际铁路运邮禁令的城市、首个获批开展铁路运邮试点且率先完成双向铁路运邮的城市、首个开展邮包疏运并全国首发“中国邮政号”专列的城市、首个开行跨境电商进口及B2B出口专列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且唯一开展中欧班列进出境快件运输的城市。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重庆)已累计运输国际邮包超2600万件,货值约20亿元,运邮总量全国遥遥领先。

2021年3月19日,重庆海关工作人员在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发车前进行检查作业。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作为我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重庆)相较于其他集结中心更承担起创新探索的重任。率先形成“五国六方”铁路联席会议和跨国海关协调机制,促进跨国铁路运输和通关便捷化;率先研发控温集装箱、海关和铁路共用的“关铁通”电子锁,破解沿途低温和安全难题;率先迎来回程班列,实现所有中欧班列回程货“零的突破”;开出第一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首次赋予铁路运单金融属性,大大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2022年1月25日,中欧班列起点联合巡逻队成员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货场进行巡逻检查。新华社 记者 唐奕摄

下一步,中欧班列(重庆)将继续统筹完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通道网络,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欧班列(重庆)将历史性地承担起共建“一带一路”无缝连接的重要使命,在重庆出境出海国际大通道体系建设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重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关推荐
聚焦高质量发展|成都青白江:以铁轨为笔,绘就内陆腹地的开放轨迹

作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青白江区先后获批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以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都铁路口岸等“国字号”金字招牌。

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0列

7月2日12时,随着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鸣笛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标志着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相较去年提前42天突破5000列。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当日,首趟北京至阿塞拜疆巴库的跨里海中欧班列在北京市房山区发出。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跨越8000多公里,在途运行时间15天左右。班列的开通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经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