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22年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300亿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3-01-09 11:01:23

1月8日,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22年,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300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动重庆市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不断深化交通重点领域改革,在交通项目审批和投融资改革方面创新推出系列举措,为加速推动项目实施创造条件。对交通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将串联审批改革形成“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提前介入开展一批轨道、高速公路项目可研审查,为推动项目批复并开工按下“快进键”;创新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推进渝遂高速公路REITs项目纳入全国试点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西部地区首只发行上市的基础设施REITs;贯彻实施《重庆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明确高速公路概算审批机制,对项目投资控制以及全过程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着力强化交通建设资金保障,经积极争取,2022年全市交通领域共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约298亿元,发行额度创历年新高;推动14个交通项目获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281亿元,争取额度居全国第一。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坚持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投资规模逐年攀升,助推一批重要的出渝出川大通道加快完善。北上至京津冀地区形成全程350公里时速高铁大通道,东向至长三角地区主轴通道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南向至南亚、东南亚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迈入快车道,西向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发展。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加速推进。

2022年,重庆“米”字形高铁网全面铺开。郑万高铁通车运营,结束了云阳、奉节、巫山等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不通铁路的历史,并一步迈进高铁时代。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渝宜高铁、黔江至吉首高铁前期工作取得突破,高铁通车里程1121公里,在建里程915公里,铁路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量分别达2553列、555列,同比增长24%、531%,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不断凸显。

2022年,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成型。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环+放射型”运营网络基本形成,建成投用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9号线一期项目,运营里程478公里、在建里程259公里。全网日均客流量达250万人次,最大日客流量达400万人次,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行低碳出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2年,重庆“县县通高速”全面实现。随着城开高速贯通运营,“县县通高速”全面实现,重庆建成“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超4000公里,对外出口通道27个,在建里程1639公里,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2年,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乌江白马航电枢纽顺利推进,助推“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全面打通。重庆主城果园港、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重庆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大关,其中集装箱133万标箱,周边货物占比达到45%。

2022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江北国际机场T3B及第四跑道工程加快实施,基本建成万州、黔江机场航站楼改扩建项目。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挂牌运营,成为全国首例“以航空公司为单元”保税航材监管模式的重大制度创新。2022年,重庆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仍突破2000万人次,达21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2万吨,分别位列全国第2位、第8位。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重庆将紧密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交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度超前谋划未来重庆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打造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项目,全面推动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阿布扎比2025年基础设施峰会闭幕 中国港湾中东公司受关注

为期两天的阿布扎比首届国际基础设施峰会于18日落下帷幕。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东区域管理中心作为基建领域的重要代表企业应邀参会。

新能源汽车借道出海 麻辣美食香飘世界 看新加坡之行背后的重庆机遇

6月的“狮城”,迎来了一场“陆海之约”。10日至13日,重庆组织上百人的代表团到新加坡,参与“新加坡·重庆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暨中新金融峰会、2025陆海财经论坛等活动,共促渝新“山海情”。

扩大朋友圈 收获新成果 描绘新愿景——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综述

6月10日至12日,四川成都,骄阳似火,为期3天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此举行。四海宾朋跨越山海,在巴蜀大地再次相聚,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