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使命既达 情谊长存——记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背后的志愿者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5-05-17 17:20:22

17bc87e830754b3a8f03b2e71636d38f.JPEG

志愿者为防疫队队员和当地群众提供服务。

5月,缅甸地震受灾最严重的曼德勒,阳光炽热。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的队员们即将完成为期一个月的任务,踏上返程之路。与他们一同并肩作战的,还有19位华裔青年志愿者,他们以流利的汉语和坚定的信念,在沟通、翻译、联络等岗位上默默奉献,成为中缅友谊的桥梁。

“哪里需要翻译,我就去哪里”

张月是在曼德勒出生长大的华裔女孩,祖籍云南,自幼在家中接受汉语教育。地震发生时,她恰巧在内比都旅行,网络中断让她一度陷入焦虑。得知家人平安后,她第一时间与当地志愿组织取得联系,“哪里需要翻译,我就去哪里”。

在此次防疫队任务中,张月至少参与了5次翻译随访。最令她难忘的,是在昌妙达奇镇安置点。防疫人员反复询问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疫苗接种和饮食用水情况,一句“我们是家人,不分中国和缅甸”让她倍感温暖,“看到受灾群众流泪,防疫队员的眼眶也红了”。

“家人在废墟里,我更不能退缩”

杨桂敏的志愿服务之路从一场“震痛”开始。3月28日缅甸地震发生时,她在曼德勒的家中,震感强烈。得知亲戚所在的“天空公寓”已坍塌,她在余震中赶往现场,面对满目疮痍的废墟,却无能为力。几天后,亲戚的遗体被发现。

“正因为经历过失去,我更明白救援的意义。”杨桂敏说。得知中国救援队和防疫队陆续抵达曼德勒,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从前线翻译到安置点协助,她坚持了近一个月,“我没觉得累,真的,因为是在帮自己的同胞守护自己的家园”。

中国救援队在雨夜送来被褥的场景,让杨桂敏印象深刻。“那晚刮风下雨,他们却还惦记着我们这些志愿者,真的很感动。”说这句话时,杨桂敏的眼睛亮闪闪的。

“云南方言一出口,就像回家一样”

30岁的段春超是曼德勒的华裔青年,祖籍云南。从第一次见到中国队员开始,他就有一种“见到老乡”的亲切感:“他们一开口说云南话,我就感觉仿佛回到了家。”

作为志愿者,段春超多次陪同队员们前往安置点,协助开展翻译与健康问诊。虽然酷热难耐、断电频繁、休息不足,但他始终乐观面对。“人会累,心不会累。能和祖籍国的防疫队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他说。

“只要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

这群华裔青年,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勇气、热情与坚定,在灾区成为中国救援力量与缅甸民众之间最可靠的桥梁。

在援缅防疫队即将启程回国之际,为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防疫队特别举行了志愿者证书颁发仪式。使命已达,情谊长存。这一刻,不只是任务的结束,更是新友谊的开始。

正如张月所言:“只要有需要,我们一直都在。”(记者 邵琳鉴)

(原标题:使命既达 情谊长存——记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背后的志愿者)

相关推荐
共架媒体桥梁 共促民心相通

“一直以来,媒体在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青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文明的对话者和民心的连接者。

拉紧民心纽带 唱响“南方”声音——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4年1月31日成立以来,作为首个由地方媒体发起、联动周边国家和区域内外相关国家广泛参与的媒体合作联盟,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家海外媒体、50多家国内地方媒体和10余家央媒战略合作伙伴的网络体系。

特稿丨从圣保罗到昆明,全球南方之声越发响亮

在“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主题下,来自110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将围绕和平共识、发展动能、合作新途、文明对话四个方面议题展开广泛交流,推动全球南方之声激荡回响、更加清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