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全球首发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路佳琪 2025-06-14 10:51:40

6月13日首次向全球发布的《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后简称《蓝皮书》)指出,当前,中非贸易模式已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型,未来将在工业、农业、电信、数字经济、新基建、绿色能源、金融产业等领域迎来更多合作机遇。

作为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成果之一,《蓝皮书》在当日举行的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上由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湖南省商务厅、中国经济信息社、南京邮电大学中非经贸数据科学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蓝皮书》认为,中非贸易模式变化主要体现在农业与食品行业从单一原料向深加工转型、制造业从成品出口向本地生产转型、数字经济与技术服务新兴行业崛起、贸易形式从单一传统交易向跨境电商转变等,导致变化的原因包括非洲本地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等。

《蓝皮书》总报告聚焦中非经贸合作总体态势,剖析了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历程、现状、挑战和对策,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个人等主体提供决策参考。国别篇分别围绕中国与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南非、埃及、马里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专题篇涵盖了中非农业合作、新能源合作、纺织服装贸易投资、中医药合作、矿业合作、园区合作及文旅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深入分析了各领域的合作现状、挑战与对策。地方篇以湖南省、广东省和浙江省为例,总结了这些省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建议。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商品贸易2023年超2800亿美元,服务贸易2021年达418.66亿美元,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范围愈发多元并向高附加值转型;中国对非投资流量和存量总体上升,投资领域集中于建筑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领域开展众多项目;发展合作广泛,涵盖教育、农业、医疗卫生、绿色发展等方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高层合作框架、贸易投资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为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蓝皮书》以公开发布的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和特征,构建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非经贸综合发展指数和平衡发展指数,动态反映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进程,全面系统展示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成就。此后,《蓝皮书》将结合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的亮点、热点或难点,每年选定一个主题进行研制,为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建言献策。(张玉洁、阮周围)

相关推荐
坚持本土化:中国企业在非拓展发展新纽带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工业园区,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机器轰鸣,当地工人熟练地操作着各类设备,来自中国内蒙古的优质羊绒纱线在这里被编织成精美衣片。

通讯丨从“摩托热”看中非经贸合作新空间

在非洲,摩托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马路文化”。凭借灵活便捷、价格亲民的优势,它成为许多非洲居民出行首选——既是私人代步工具,也是重要公共交通工具。在肯尼亚,超过500万人从事摩托车运输服务。当地有一种说法,平均每10个肯尼亚人就有一个依靠摩托车谋生。

特稿|从零关税赋能到合作模式创新 中非经贸合作谱新篇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单。在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和“产工贸一体化”创新合作模式加持下,中非经贸合作之路正越走越宽广,书写中非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