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在云南遇见“另一个家”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陈麓伊 2025-08-26 10:43:08

82b8d23fa63e4edfb53573b308be9fc8.JPEG

法瓦德 供图

当巴基斯坦留学生法瓦德刚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被称作“春城”的土地,将会成为他人生地图上的温暖坐标。

法瓦德来自伊斯兰堡,目前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这里有着清澈的天空、葱郁的公园、友善的面孔。”法瓦德说,“在我的国家,有些地区要么极冷要么酷热,而昆明气温通常保持在18至20摄氏度左右,真是太舒适了!”

昆明医科大学的校园生活则展现了另一种“不同”。法瓦德发现,在巴基斯坦,学生们通常下课后就各自离开,而在中国的校园里,图书馆、学校社团、自习教室……同学们常在校园流连,十分热闹。“我加入了一个文化交流俱乐部,结识了来自中国各地的学生。”法瓦德说,冬至包饺子时,中国同学会手把手指导,作为回馈,他用自制的家乡美食鸡肉抓饭款待新朋友们,并教他们用乌尔都语说“谢谢”(Shukriya)。小小的宿舍厨房,瞬间变成文化交流的温馨家园。

探索中国风味、云南风味是法瓦德的重要“功课”。云南菜的酸与麻给他的味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碗酸辣粉曾让他既惊艳又困惑,至今印象深刻;而山林孕育的菌菇在火锅中翻滚出的鲜美,则迅速俘获了他的胃。法瓦德表示,美食的交流是双向的,“有一次,我将家乡的辣味鸡肉咖喱带给中国朋友品尝,他们被辣得连连喝水,却又忍不住大快朵颐。”法瓦德表示,大家相互品尝各自国家的美食,在满足味蕾之余,也能让彼此间的情谊更加深厚。

走出校园,云南壮丽的山水与多元的人文更让法瓦德沉醉。周末和假期,他常与同学结伴出游,感受云南山水间的美好。法瓦德说:“最难忘的是大理之行,在大理古城漫步,欣赏白族民居的独特风韵,聆听街头巷尾悠扬的当地民歌,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让我向往,我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海纳百川的文化共存。”

回忆起在云南的学习生活,法瓦德充满了归属感。“我带着好奇而来,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珍贵的友谊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敬意。”法瓦德表示,那些因语言、饮食、习惯带来的差异,非但没有成为隔阂,反而在彼此的包容与理解中,化作了相互学习、共同欢笑的桥梁。法瓦德笑着说:“云南,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现在,它真真切切地如同我的第二个家。”(记者 张敏 祖红兵)

(原标题:中国·南亚 在云南遇见“另一个家”)

相关推荐
心心相通 守望和平——“心联通 云南行”海外传播官孵化营侧记

循着历史的脉络追问和平的真谛,8月初,一场跨越国界的和平之约悄然启幕。

云南为澜湄合作添“金”彩

2025年,澜湄合作机制迈入第十个年头。云南省作为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湄公河五国紧密携手,为“金色平台”增添精彩,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不断贡献“云南力量”。

巴基斯坦总理:期待中国技术助力巴农业发展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8月22日说,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希望中国先进技术能够助力巴农业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