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福建厦门举行。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金砖国家怎样把握机遇,成为海内外嘉宾研讨的重点话题。
9月16日,在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发布了《面向东盟人工智能赋能发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动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产业赋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联合营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为推动负责任的发展,非洲的人工智能创新应充分考虑本地限制与机遇,将发展根植于现实基础,并推广基于证据的实践方法。
正如东南亚国家长期坚持的中立原则,即不在中美两国间“选边站”。现在,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从长远来看,向中国出售人工智能芯片并不会使中国持久依赖于美国的技术生态系统。
文章概述了11个东南亚国家(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近期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进展。
美国正投入大量资金和能源,急于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进化飞跃中超越中国。而中国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相比之下,中国似乎更倾向于让科技产业突出应用导向,打造实用的低成本工具,旨在提升效率且易于推广。
世界正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通过深化合作,中俄有望引领非西方国家在智能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决定人工智能竞争胜负的关键不再是数据中心的多寡,而是其能效。
欧盟委员会正在追究英特尔公司20年前的反竞争行为,对其处以3.76亿欧元的罚款。这项执法行动暴露出一种根本性的脱节。
为了防止新兴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被滥用,提高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透明度至关重要。通过强调透明度而非核查,东盟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务实和建设性的作用。
不让中国获取美国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将适得其反,因为这会促使中国更高效地开发和部署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能力与生态系统。
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同意进行实质性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讨论尚不确定,但中国逐渐开始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美国将如何选择,仍有待观察。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并非旨在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而是一个战略性的减速带,是为了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采取的众多重要手段之一。
DeepSeek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对待人工智能的方式。
技术治理仍在持续演进,该准则未来也必将迭代更新。这为欧盟提供了建立信誉与合法性的重要机遇,使其能够借助与前沿研究的战略联动,协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进程。
全球各国都在努力从人工智能技术中获益,同时管控相关风险。
为支持美国数据中心在未来十年的快速扩张,预计新增发电量将激增。
谁来决定人工智能嵌入哪些价值观?这个问题可能很快就会比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更加重要。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有望改变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农业也不例外。
显示 1131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